第五十一章 登山-《宋帆》


    第(2/3)页

      来到山下御道起始之处的牌坊,便有神霄宫的弟子在此值守,不过他们只是简单询问上山之人的身份,然后便会放行。再向上走,每隔两里左右,也有人值守望,他们却是只做些提供茶水、迎接宾客的服务工作。总的来看,神霄宫对这次大会,准备的甚是充分。

      此时的泰山御道,因真宗年间两次重新修葺,很是整饬。道路两旁山石荦埆、松柏参天,野花斑斓,与后世相比虽少了些两侧的护栏与铺石的路段,但也更能体现出大自然野趣。杨帆一行,走走停停,九人之中以前登过泰山的只有杨帆、周侗两人,杨帆所登还是千年之后的泰山,与此时的风貌相差极大,所以众人遇到奇景、碑帖、庙观等难免流连一番。

      上山的前半程路段,坡度较缓,众人边走边看,行的极为轻松,道路之上的行人大抵也是如此,所以时不时的会听到有人对这些景观的点评之语。只是,今日上山的以武人和自诩读过书的公子哥居多,都是一瓶不满半瓶晃荡的水平,说出来的话多有穿凿附会、粗鄙不文的好笑之语,倒也为众人增添了不少乐趣。

      众人又行了一程,跨过一个书有“高山流水”的亭子,便见侧前方一面崚嶒的悬崖,悬崖之上,是一道泉水汇成的瀑布,玉龙直下,泄入山沟,一汪碧水,几乎平漫至山道。碧水之中,一块光滑的大石坪突出水面,石坪之上,刻有“源远流长”四个隶书大字。

      “......此字乃是真宗皇帝封禅之时的手书,大中祥符年间,天降神书,祥瑞频现,万民奏请真宗皇帝东封泰山,以谢上天对大宋的庇佑之恩。据说那天书讲的明白,上天感念真宗皇帝孝顺崇敬、善待万民,特赐佳瑞并保大宋国运绵长......封禅完成之后,真宗下山途中在此歇息,观景而生情,望水而有感,于是便留下这四字手书,命人刻于石上,以喻我大宋的国运如这流水一般悠远绵长......”

      碧池之畔,一个头戴方巾、身穿儒袍、年逾不惑的男子指着池中石坪娓娓道来。他的身后,站了几个同样儒生打扮的年轻人,这几个年轻人,垂手肃立,态度甚恭,似是弟子。

      “哈哈,总算遇上了个靠谱的导游,咱们跟上去听听”杨帆朝众人道。

      那中年儒生见杨帆几人靠了过来,朝众人拱手微微一揖,待看清周侗,却拱下身去道:“周大侠好!”

      周侗抱拳还礼道声:“石院主客气。”

      两拨人算是见礼完毕,那中年儒生便继续前行,杨帆等人则缀在后面。

      “可是——上天真能庇佑大宋国运昌盛流长么?”刚行几步,中年儒生又回头对身后的几个年轻人问道。语气明显的反问,几个年轻人立即驻足受教。

      “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民心无常,惟惠之怀。善为天下者,不看其治乱,而看其民心矣。民者,国之根本也。天下虽乱,民心未离,不足忧也;天下虽治,民心离,可忧也。人皆曰:‘天下国家’孰为天下?孰为国家?民而已。有民则有天下,有国家;无民则天下空虚,国家仅存名号而已。空虚不可居,名号不足守。民才是决定天下存亡、国家衰盛的关键!”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