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八章 期货这东西,不是这么玩的……-《宋帆》


    第(2/3)页

    ……

    九月初三的上午,杨帆与周若英悄悄地送别了聂云裳。回到宣抚使衙门的时候已是正午,这个时候杜泽生早已等衙门之内等了好久。

    神工集团在江南扩张,杜泽生是他们南下团队的高层之一,现下负责着几个领域的事务。此时已是午饭时间,若是没有要急的事情,杜泽生应该不会继续等在这儿。杨帆夫妇急忙来到后衙的客厅,杜泽生将他们迎到里面,便说起了他近日遇到的问题。

    “你是说市面之上有人在囤积秋粮?”杨帆听完杜泽生简单的汇报,皱眉道。

    “岂止是囤积秋粮,他们连明年夏秋两季的大米都预定了。”

    “查出是哪家商行在操纵来了么?”

    “操盘的是江南三家商行,但他们皆不是做粮米生意的,因此这背后定是有人指使。”杜泽生说到此处之时,语气无奈。任说都看得出这背后指使者是谁,他只是不便于说出口而已。

    “把现粮的价格再抬一抬吧,不要在乎能吃进多少现粮,单纯地将价格抬上去便是。”杨帆用手指轻轻地敲打着桌面,似笑非笑地道。

    “这个……我们要炒高到什么价位才好?若是不趁机吃进一些现粮,怕是以后的价格还会再涨。”杜泽生有些不明白杨帆的安排:单纯的炒高粮价,其实是一招损人不利己之举,除了能气气对手之外,于杨帆的筹集粮草的计划无半点好处。

    “炒高到现在粮价的三倍吧!”杨帆沉思一会道。

    周若英闻言轻“啊”一声,劝道:“是不是有些太高了,这样的话普通百姓如何承受得了?”

    杨帆摇摇头道:“现下的粮价普通百姓已经承受不了了。今年的状况大家都清楚,江南五十余州府受了兵灾,这些州府的百姓这个秋天基本上颗粒无收,各大户人家也被抢劫一空,他们从现在到明年夏粮下来,均要指望着朝庭的救济。可大家都知道,所谓的朝庭救济,便是分些稀粥,吊着大家不被饿死罢了。这样的救济,那些贫苦之人自是不去在意,可但凡有些积蓄的百姓,他们当然会拿出钱来购买可以果腹之粮。这样的情况下,粮价如何能压得住?便是我们现在不将价格炒高上去,等到冬天一到,粮价涨到现价的三倍恐怕远远打不住。”

    周若英默然。其实当前江南各地的粮价已经是寻常年份的二倍之上,即便如此,市面上抢购粮食的风潮已然形成,这其中有杨帆和王黼各自支持的商家,有想借着灾年发些小财的大族,也有为了一家老小而不惜倾尽家财的殷实人家,但不管是哪一类,反正没有普通的贫苦百姓。

    “所以现下的粮价涨不涨,跟那些急需活命的百姓没有多大关系。其实,我们何尝不想让粮价稳下来,可是一味地用硬手段,根本不可能达到目的,那样的话咱们面对的可就是这全江南的士族商人,现在我们的实力还做不到。”

    杨帆叹息一声:“因此,堵不如疏,便让市场来做主导,咱们从中宏观调控便是。那些大族、商家,能够团结的尽量团结,所以总要让他们赚些钱才行。至于那些总想着针对咱们的,这次总要给他们一些教训才是,嗯,一些深刻的教训……”

    周若英与杜泽生知道杨帆有了主意,却又实在想不出杨帆这抬高价格的举措到底有何妙处。

    “当然,让一部分大族、商家赚上一笔钱的同时,咱们也不能让普通的百姓活不下去。我已与唐恪唐大人、李纲李大人有了定议,今年冬天至明年夏天,除了农忙时节,受灾地区的青壮劳力,无论男女都去修建黄浦江口的福瑞满港还有疏通淞江一带的水系。这些人的粮食供给由咱们神工集团负责,这两年咱们在京东储存的粮食可以先行用上。剩下的老弱之人,则由官府赈济,朝庭调拨的粮食养活这部分人应该是有余的。如此一来,咱们便不怕这粮食涨价。”

    “大人的意思是,只要咱们让百姓挺过今冬、明春的青黄不接之期,等新的粮食下来,粮价自然下来,咱们到那时再大批买进?”

    杨帆摇头笑道:“在某些人的算计里,明年夏天的粮食价格不会下降,只会涨到最高。因为他们笃定我承诺给朝庭筹集够北伐所需粮草,所依仗的便是用手中的金钱,购买市面上的粮食。”

    “所以他们提前订购明年的粮食,便是要到时候高价卖给我们,赚取高额的利润。”周若英恍然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