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四章 稀粥-《宋帆》
第(1/3)页
清晨的冷雾尚未散开,宅院之外已有近千人聚集在了这儿。院子之内,二十口大锅被架起,锅下的柴火还在燃烧,锅上浓浓的热气升腾到空中,溶入了白白的晨雾之中。
远处寺庙的晨钟终于响起,院内一些差役将那二十口大锅尽数抬到了门口,然后一字排开。而另外的一些差役则维持着院外灾民的秩序,让他们排起二十列的队来,逐个到锅前领取今天早晨的粥饭。
灾民的秩序非常好,除了有人因得了风寒而发出咳嗽之声外,整个院外的近千人竟无半点喧哗之声。至于原因,其一是杨帆、唐恪、李纲等人编撰的赈灾章程十分详尽实用,只要基层的官吏照章办事,效果自会不错;其二却是这些灾民大多为老弱妇幼,管理起来要容易得多。
一排排的灾民开始上前领粥。他们无论老幼皆拿了一大大的碗,生怕能领取的粥饭盛放不开——这当然是不可能的,官府施粥所用的勺子皆是一般大小,所能盛的粥饭仅仅能够装满一个马蹄大小的瓷碗。这样的两碗粥,便是这些灾民一天的饭食。
这样份量的饭食自然无法让人吃饱,也就仅仅能够吊住这些人的性命而已,这还是在官府所施粥饭够稠够纯的情况下。
然而这样的情况往往会出现一些意外。
领了粥饭的灾民,端着略显沉重的大碗,拖老挽幼、颤颤巍巍地走向附近的墙角,然后顾不得粥饭的滚烫,便“吸溜吸溜”地吃了起来。
也有老人只喝了几口粥,见身旁的孩子狼吞虎咽地将碗中之粥吃完,然后意犹未尽地舔着碗底的几个米粒,便怜惜地将碗中的粥饭分出一半,倒在孩子的碗中。
“唉!官府这粥是越来越稀了!”老人无奈地摇头叹息着。
“老石头你就不要埋怨了。”旁边的另一个老人打腔道,“官府的施粥就是这样,咱们又不是不曾经历过。说实话,今年的粥已经够好的了,至少没有掺上沙子。呵呵,看来今年冬天死的人会比以往少上许多啊。”
“但愿吧,可是这粥真的越来越稀了,谁敢保证过几天会不会又像上次那样?”
“唉!”所有的无奈最后只能化成一声叹息,这些事关人命的事情,真的不是他们能左右的。
正当众灾民或沉默或麻木地吃粥之时,街道对面的有一群人朝这边走来。施粥的差役见了为首的那人,皆迎向前去。隐隐的对话声透过已经变得稀薄的晨雾传了过来。
“大人……大人……您怎么过来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