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八节 能力-《铁血铸新明》
第(2/3)页
坚持了近三个月,击杀清寇数万人,重挫了清寇锐气,钳制了清寇主力南下,推动了各地的抗清斗争。
在城破以后,仍拚死巷战,竟无一人降者。
阎典史牺牲之后,建奴在江阴城进行了大屠杀。
从此以后,整个江阴地区的人们都采取了对建奴朝廷不合作的态度。
不当建奴的官,不应建奴的举。直到建奴乾隆年间,鞑酋乾隆给阎典史在江阴修祠,主动向江阴示好,局面才有所改观。
壮哉!诚如阎应元绝命诗所言:
八十日带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
十万人同心死义,留大明三百里江山。
原本秦浩明还感到奇怪,为何阎应元是河北通州人,居然跑到江阴任一个不入流的典吏?
望着身着半新青灰色棉袍,身边只有一名弟子相随,显得有点落魄的刘宗周,秦浩明顿时明白一切。
大明除了科举取士,剩下的就是举荐。但举荐也能是下级典吏之类,不能称之官。
世风日下,人心不古。
刘宗周虽然素有清望,但几次被崇祯皇帝削职为民,官场中人一向看上不看下,故而作为阎应元的师长,刘宗周也是有心无力。
因此也只能在自己的家乡周围,替阎应元谋得一个典吏的小职位。
如此大才,屈居一个典吏,浪费啊!
“让二位见笑,乍逢蕺山先生和丽亨兄,心情激荡,不能自持,勿怪!”
无视刘宗周和阎应元有些怪异的眼神,秦浩明执礼甚恭。
面对这样的忠臣义士,身为汉人的秦浩明没理由不肃然起敬?
只不过阎应元既然碰见了,不论用什么办法,断然不能让他离自己而去!
否则,岂不是愧对穿越人士身份?
好在阎应元只是一个士子身份,而自己又贵为从三品指挥同知,他又仰慕自己,应该不是什么难事?
吩咐董长青立马去购买肉类果蔬,全军加餐庆贺。
秦浩明朝酒楼围观的食客团团作辑,请他们让开道路,自己要和贵客返回秦堡,今日费用,算在他头上。
如此亲民的态度,赢得大家的一片喝彩声。皆言秦浩明少年得志骤登高位,然全无盛气凌人之势,殊为难得!
身为当事者的刘宗周和阎应元表情愕然,至于如此热烈吗?
居然举军同庆,何等隆重?
其实这也不怪他们,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