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意指青海湖-《盛唐剑圣》


    第(2/3)页

    似乎老天爷也在无形中助了他一臂之力,入冬之后,黄河上游渐渐结冰。

    在他烧毁吐蕃干草从广恩镇抵达前线的时候,黄河上已经可以行人跑马,免去了金天桥的攻防,直接从黄河上跃过。

    为此他还担心会不会承受不住,走的小心翼翼的,生怕史书上来一出:“开元四年,十二月一日,冬。凉国公、洮州刺史裴旻,率军渡黄河,不甚跌落冰层,卒!”

    那真不好玩。

    其实他是多虑了,以目前黄河冰层的厚度,即便是坦克开过也无碍,更别说军队。

    “有惊无险”的越过了黄河,裴旻选择在蒙赤岭下驻军休整,论弓仁也率兵赶来汇合。

    三巨头再次聚在了一起,商议接下来的打法。

    依照现在的走向,只要论弓仁金天桥、树墩、大莫门这三处要地,他们就算是大功告成。

    不过裴旻问的却是另外一个问题,“论将军,对于我唐人在你们吐蕃的水土反应,你们应该有过详细的了解吧?能否给我说说?”

    高原气候是与吐蕃对决永远绕不开的一个话题,唐军与吐蕃交战多年,各有胜负,但大唐从未有过一次对吐蕃造成致命伤害。高原气候占据主要原因,在骁勇的兵士上了高原,也会如瘟鸡一般,出现各种不适的问题。以至于每每侵攻,皆落得惨败。

    高原气候裴旻在后世旅游的时候体验过,那时候他只是走走玩玩已经很不舒服了。若如现今一样行军作战,背负重物急行赶路或者上阵杀敌,他不认为自己有本事支撑下来。

    而且古代与现代不一样,现代交通便利有各种服务。

    在古代全靠两条腿,外加勉强可行的泥路,两相比较不能同日而语。

    要想进入青海湖,必需要对高原气候有十足的了解,不然形同玩火。

    郭知运、论弓仁动容的看着裴旻,听裴旻的口气是想要打到吐蕃内地去?

    论弓仁不知如何开口。

    郭知运担忧道:“会不会操之过急了?”

    裴旻看着两人的意思,笑道:“你们误会我的意思了,只是我们现在完全没有了后勤的困扰。放着青海湖如此大的肥肉,焉有不去分一杯羹的道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我并没有自大的蔑视吐蕃,只是想在青海湖的边沿建造一座军镇,镶一颗钉子进去与吐蕃同享青海湖,这对我大唐大有利处。”

    当然他还有更深处的想法没有说明,对于吐蕃,他的长远计划是一劳永逸,只是这个计划有些久远,现在不适合说。

    他没有忘记吐蕃未来的发展,吐蕃现在的小赞普是一个明君,尽管他当前只有十岁,还未掌权。但是未来他掌权之后,会用极短的时间稳固了吐蕃的政局,提升了吐蕃的国力。小赞普的儿子也是一个明君,连续两代明君,而大唐又逢安史之乱,国力大幅度衰退,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

    吐蕃也因此契机发展成为一个几乎让东西颤抖的帝国,不但攻取了大唐的陇右河西,还跟西方的阿拉伯帝国在西域强强对碰,打的天昏地暗,大唐也彻底退出了西域的掌控权。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