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悔之晚矣-《盛唐剑圣》


    第(2/3)页

    这从长安到泰山,近乎一千多里官道,沿途要经过函谷关、洛阳、虎牢关、汴州、曹州、兖州横跨了中原大地。

    真要依照王毛仲的计划来,这一路上天晓得会给多少百姓造成不可避免的伤害。

    这简直是怎么扰民,怎么来。

    完全不顾忌民生。

    原本对于王毛仲的那一点点的同情,也随之烟消云散了。

    他已经得到了内部消息,王毛仲终究难逃一死。

    这位昔日在长安横行霸道的霍国公已经没有了嚣张之态,一脸衰败。

    王毛仲从一品大员,辅国大将军、左武卫大将军、检校内外闲厩兼知监牧使、霍国公,突然变成了瀼州别驾从事史,跌落到了五品官,跟他襁褓中的儿子一个级别,心中悲愤,可想而知。

    即便到了现在,王毛仲都不相信自己会落到这个地步。

    他想方设法求见李隆基向他解释,自己根本不是抱怨官小,而是单纯的嫉妒高力士得宠。

    但是他一切能够联系李隆基的道路,都给堵死了。

    王毛仲得罪了太多的人。

    人倒众人推。

    文臣将王毛仲视为佞臣,武将不愿意王毛仲回来夺取他们的权力,至于太监,那更是一个个的恨不得吃王毛仲的肉,啃他的骨头。

    所以不论是文臣还是武将,乃至太监都不愿意见到王毛仲东山再起。

    王毛仲的忏悔以另外一种形式传到李隆基的耳中。

    众口一致的表明,王毛仲在押解途中,非但没有半点悔改之意,反而骂骂咧咧,数落李隆基的不是。

    说李隆基忘恩负义,没有他王毛仲,李隆基根本没有资格当上大唐太子,也没有资格坐稳皇位。

    王毛仲“此话”一点不假。

    唐隆政变,王毛仲拉拢的万骑是李隆基的胜负手。

    尽管王毛仲在政变时,心生胆怯,临阵脱逃,弃李隆基安危于不顾。

    但李隆基确实是凭借王毛仲拉拢的万骑除去了韦后、宗楚客、安乐公主、武延秀与上官婉儿。

    至于先天政变,王毛仲麾下的三百兵士,也是逼降羽林军的关键。

    但就因为这是事实,李隆基才更加容忍不得王毛仲。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