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第145章 李东阳在扬州?高铨掀桌子!朱-《我,朱厚照,加入美帝聊天群》


    第(1/3)页

    

    第145章        李东阳在扬州?高铨掀桌子!朱厚照:呵,加速是么?正合朕意!

    “总统说事情,诸位爱卿可有章程?”

    “我们大明银行,是否应该顺应民意,暂时取代钱庄?”

    等朱佑杬说完,朱厚照再次征求意见,目光重点略过了高铨。

    在场的文武百官,可以说是对银行很陌生,唯独有些人深刻体验过此事后,应该有切身之痛。

    朱厚照相信,大明百官在这件事上懂的人应该不多。

    毕竟金融权力,他也是第一次使用。

    “不可!”

    高铨果断下意识反对,脱口而出:“陛下,这,这是在与民争利!”

    得,又来这一套了。

    朱厚照脸一黑。

    “高大人,这怎么是与民争利了?是你们……不,前几天的情况刚刚成国公他们不是说得那么清楚了,这事情是那些民间钱庄,拿了老百姓的钱反而不给兑现!反而是陛下英明神武,心系百姓,这才将这次民变给平息!这怎么又说到与民争利了呢?”

    “还有,本官也相信,三天前的事情,在场诸公难道就没有受到波及吗?大發钱庄这么一倒,先前大家的银子怎么办?”

    “要是再来一次同样的事情该怎么办?那些百姓莫非不相信陛下,不相信朝廷,选择相信这些不法商人吗?”

    还好现在朱厚照已经有了狗腿子,黄宝直接就站出来用事实案例狠狠地打高铨的脸了。

    “是啊,下官就损失了好些银子!”

    “大發钱庄真的是天杀的,刑部和大理寺,还没有抓到大發钱庄的幕后老板吗?”

    “黄副总统说得有道理,我存的三千,不,三百两银子也没了,不仅仅是我的,还有我邻居的……他们损失更多!”

    黄宝例子一出,反而让其他文武百官感同身受了。

    毕竟,金陵富裕阶层,基本上大部分都在这里了。

    他们的一些损失,也绝对是最多的。

    大明银行成立这件事,绝对有群众基础了。

    “看!高大人!诸位同僚都因为那些不讲信誉的钱庄遭到了损失,反而是大明银行成立后,帮大家追回了不少银子。这还叫与民争利吗?试问……现在衮衮诸公,谁还敢信任这些钱庄?”

    在那么多受害者的控诉之下,高铨显然孤掌难鸣,脸色再度难看了起来。

    他都忍不住看了一下成国公朱辅。

    “黄大人,不黄副总统,这话也有失偏颇。至少城中的大有钱庄、大通钱庄也还在正常保持兑换,他们也没有拿大家的银子。这件事,应该只是一个意外。再说……大明银行替百姓管理钱财,这……这好像也没有先例吧?陛下好像也说,这是一个临时的……”

    朱辅硬着头皮为自家的钱庄说了一句话。

    “的确没有先例!但先例不是用来打破的吗?再说了……成国公,你们督军府也在这次事情上很被动,要不是陛下心念百姓,屈尊到皇陵,派出禁军,这事单单是你们督军府,能平息吗?”

    黄宝赫然成了朱厚照的冲锋军,一句话又怼得朱辅没话说了。

    “要是这事情,来第二次,难道又要陛下去皇陵吗?”

    黄宝的战斗力很猛,把朱厚照也拖了进来,讲了朱厚照的牺牲,衬托朱厚照的伟大。

    “朕倒是没什么,只要对百姓好,朕权当多给太祖尽尽孝。”

    朱厚照笑了,这无形中的拍马屁拍得他还挺爽,他也配合装了一下。

    “陛下圣明!”

    黄宝趁机再夸一下朱厚照:“这是陛下心念百姓,宅心仁厚。可也不能让陛下一番好心,当成天经地义吧?这次民变得到控制,万一要控制不住呢?”

    “这的确是一个问题!朕总不能每次都跑吧……传出去,说得朕像是唐朝皇帝一般。”朱厚照也趁机给助攻。

    伱跑得还不够快么?

    这事情还不是你惹出来的。

    众人看着两人的双簧戏,都忍不住吐槽。

    这事情其实从头到尾,都是朱厚照弄出来的好吧。

    “本总统也认为黄副总统说得对,也就是这次陛下在金陵,才完美的解决了这件事。可其他地方呢,其他地方的钱庄,万一有学有样,也卷款逃走了,那该怎么办?”

    朱佑杬再次加入,把这台戏唱成了三角戏,

    看似副总统只增加了黄宝一人,可是他也在有意无意培养金陵内阁权威了。

    文武百官沉默,算是知道朱厚照又要干事情了,这次的切入点,是钱庄。

    皇帝竟然想要开钱庄生意,可,开得起来吗?

    “陛下,臣支持让我们大明银行取代钱庄,至少在当前我们金陵钱庄还没有恢复的时候,臣愿意第一个带头和带着家人,把老夫的棺材板存在大明银行!”

    读出了朱厚照的意思后,郑纪忽然也加入了讨论,并且一下子表明了态度。

    至少,当前的大明银行,是挂在他户部下的,也是他成立的。

    朱厚照想要做大这个机构,他虽然感觉不妙,但好处显然更多,他没有不支持的道理。

    “臣也愿意!”礼部尚书刘进紧随其后,生怕慢了可能再错过入阁机会了。

    “臣觉得郑尚书的提议不错,臣也赞成。”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