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执怨-《不聊斋》


    第(2/3)页

    在殷国,童子试和举子试都是每年一考,最高等级的天子试则三年一考。

    其中又有规定,无论是童子试还是举子试,第一次考试,考生只需自备路费食宿,别的基本不用。可要是第一次落榜,第二年再考的话就不同了,所有花销都得自费,除此之外,还得缴纳一笔不菲的“复考费”。

    试问天下间,有几个能一次过的?十有七八,都得复考,甚至三考、四考……

    比如陈唐前身,童子试就考了三次,这才中了个秀才。所以对第一次的举子试,不敢轻易来报名,要温习准备充分了,这才报考,看能否一次就考上,不用复考。否则的话,光举子试的复考费,就能把他愁得一夜白头,筹措几年,才能攒够。

    举子试在每年秋天举行,又名“秋试”,计算日子,今年的考试还有三个多月就要进行了。

    问题在于,现在陈唐一穷二白,文章经义基础又不是很好,无端被老师弄了个什么“执怨”在手腕上,逼着他去考试,要是考不上,明年就要面对一大笔复考费。便等于陷入了一个巨大的泥潭里,越是挣扎,越是陷得深。

    “老师呀老师,你逼我去考,好歹留一包银子给我,这样我也有钱去买多点书,或者进入潘州学院深造一番,这才好去考试啊……”

    陈唐不禁腹诽道。

    潘州学院是潘州最为出名的学府,秀才在里面上课进修,能够提高举子试的上榜机会。不过除非成绩名次极好的秀才,考上了“廪生”,别的人想要进学院,都要缴纳一笔不菲的学费,以及各类学杂费。

    改一句话,叫“贫穷才是失败之母”!

    陈唐现在很穷,给了五文钱詹阳春后,他口袋里最后几文钱,只够今天的午饭了。

    讲解完毕,詹阳春微微打个稽首:“该说的,贫道都说了,书生好自为之,告辞。”

    手持幡子,扬长而去。

    陈唐心情烦闷,买了两包子,胡乱填了肚子,坐在摊子上,百无聊赖,心头压抑,不得舒展。干脆磨墨提笔,在黄边纸上奋笔疾书起来: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如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通篇就一个字:愁!

    写完,搁笔下来,稍稍平复下心情。

    下午的翰墨街,行人更是稀疏,许久不见个人影走过。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