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章 遗留之人-《寻道天行》
第(2/3)页
外人肯定会说是一座经楼,一位老人。但只有问天山的老儒者才会知道,最犀利的,其实是小祖宗的眼泪。
“罢了,不聊这个了。”
见芍药这副委屈得都快要哭出来的模样,老人也是没脾气了。
无奈摇头,一手端着碗,一手接过芍药递来的瓷勺,随意扒下几口白粥。接着话风稍转回归到了正题。
“那道人应该有些来头…”
“当年一战末期,淳风聚天下战力围剿岳阳,老隐已无兵可用,奉仙被迫之下选择自解遮天,以杀证道,迈出最后一步。百日杀戮,山河血染,前来围剿的人间圣阶几乎被他一人屠尽,老八也差点丧命于他的七星剑下,岳阳城以外千百万里一度成为人间炼狱。最终,师尊大义不忍苍生遭劫,便亲临瀛水,降下天罚以止干戈。可是,那时的奉仙离登仙仅剩一线之遥,百年苦修就在眼前,断不可能荒废。无奈之下,他唯有以天试剑,拼尽毕生修为斩天一剑…
但,一线之差即天壤之别。
纵使奉仙再强,不能正道踏天,终究也只是无限接近于仙,而非真正的仙,战败实属必然。战至终,天雷轰破了他的道心,毕生苦修毁于一旦再也无望登仙。只不过,奉仙也并非完败。他耗尽修为斩天一剑已蕴含仙威,生生把天道斩出了一缕裂缝,使得天道韵律就此残缺不全。也是自那起,凡尘世间再无人可循登天成圣之道,王者巅峰就成为了人间修者之极致,数十年来再无人成圣。
所以,那邋遢道人,断不可能是位新晋的圣人,也不可能是位不悟天道而登天成圣的伪圣人。因为,他无圣路可走。如今唯一可解释的,唯有当年遗留之人。”
“遗留之人?”
芍药不解:“先生曾说,当世圣人除了的诸位师叔伯以外,便绝无其他了。为何还会有遗留之人呢?”
“嘶…”
“说是这么说。”
扒几口白粥,老人咀嚼着说道:“按事实而论,也确实如此。当年奉仙,登仙在即。但岳阳战火不息,即便道果在手,他也没有稳固道基的时间。在那等般情况之下,除了我们十多位出自蓬莱的师兄弟以外,当世之中只要身居圣位者,谁能忍得下这份贪婪与忌讳?蜂拥岳阳,斩杀奉仙,趁机抢夺道果,这些都是情理之事。但天数四九缺一,万事情理皆有例外。摸不准,这位道人就是那个被世人所遗算的存在呢?”
“……”
身居高位,眼光所至果然别是一番天地。
过去数十年,对于世上圣人还有几人的说法,一直都有着统一的答案,那便是十八之数。因为,这个数字是经过无数算师,根据天下各方势力过去百年数据,所计细算得出的同一个答案,再无例外。而现在,问天山的老人家,却仅凭一位疑似圣人的出现,就直接就推翻了过去的权威,虽说无关痛痒,但却也难叫人信服。
对于老人这个说法,芍药几乎没有作丝毫怀疑,而是顺着思路提出了更深层次的疑问:“若是位圣人,那夏寻可就麻烦。圣人之能,何处不可来去?他却费尽心思引夏寻、墨闲入谷,莫非这峡谷之内有他所忌惮之物不成?否则他完全没有理由如此行事。而且,夏寻和墨闲都身怀有秘辛,单独指引他们两人前去入谷,必然也与此有关。不行,我得赶紧提醒他…”
思之甚多,料至末端。
似乎预感到情郎即将涉险,芍药的心儿无理由地就是一紧,急忙转身便碎步行入书房。没过多久,就从书房里取出一盒子笔墨纸砚,走回到天井。也没多说,她倚着石阶高台盘腿坐下,利索地把一张裁剪过的小纸摊开在石墩上,随手研墨洗笔,再一手挽着另一手的麻衣袖子,四根葱指儿端着笔杆子,细细落笔…
笔落成字,字写得精彩。
主要是真够小,比之来信的字迹还更小上一丝,就像是要把千言万语尽巴掌一纸,小之又小。笔尖狼豪如针尖麦芒,沾着黑墨,在四根白皙手指的掌控下,轻轻点上小纸,忽上忽下轻晃,一粒粒细如河沙的清秀小字便成连成丝线,在小纸延展,非常神奇且了得。
老人见状,却很是失望地不止摇头:“你以为,凭几句话就能劝得动他?”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