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1章 新登州-《晚唐》


    第(3/3)页

    这是最深层次的担忧,这是远虑。而更近的担忧,则是办如此多的学校,请如此多的教师,补贴这么多的学生,对于镇[***]来说也是一笔极大的负担的。

    不过现在看来,当初他的担忧已经不是问题了。

    “办学确实要花钱,可我们现在并不怕花钱。”李璟笑了笑,“我们现在靠的不单单靠土地生存,我们还是商贸,把这些利润拿出来一部份补贴到学校这边来。短期来看,我们是在不断往里面扔钱,可不用等长期,就是短期中期就能见到收益了。”

    镇[***]现在的贸易生意红火,商品需求极大。各个工坊开始分工越来越细,专业的技术人员越来需求增加。以往一个铁匠可能要学十几年,但是现在,各个不同的工坊中,把铁匠这个职业,分割成了无数道工序,在技术学校短期专门培训其中一样技术,学习的时间可能缩短为几个月的时间。这些只培训了几个月时间的工人们组合起来,一样能完成原来得需要十几年学习的铁匠才能完成的活。

    工坊产量增加,规模扩大,销售的利润扩大,镇[***]所收到的税收也便增加了,而且百姓收入增加了,消费也多了,交易更多,经济更好了。

    李璟先前投入办学的钱,很快就能从增收的税额上补贴回来。

    而且,这还只是短期的好处。从长远看,镇[***]下面的各种工匠技术人才,甚至是识字会算的人才越多,对于长远的发展来说,帮助将更大。

    “登州码头经老登州城到新登州城,十文钱一位,还有空位,要走的抓紧上车了!”

    一辆加长的四轮马车缓缓停在街边,车上的马车夫高声喊道。

    李璟看了看这辆涂着红漆的四轮马车,车厢是带着蓬顶的,里面有十个座位,已经坐了四五个人,都是穿着绸缎的商人或者是儒袍的文人。

    十文钱不算多,但也绝不算少。从新城一直到登州码头,约有三十里路。装满十人跑一趟就是一百文钱,这马车是双挽马,估计一天能跑个三四趟,那就是三四百文钱,应当还是有赚头的。(未完待续。)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