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过年-《盛唐再临》


    第(2/3)页

    仆人向主人叩头问安,小辈向长辈行礼问好。口里说“着福延新日,庆寿无疆”、“福庆初新,寿禄延长”之类的祝语,然后便结伴走出门去,邻里间相互串门,一家挨着一家的转。

    唐人喜交际、爱热闹,正月初一里面,长安城中的家家户户都设着酒宴,甭管家里贫穷还是富裕,差别也就是内容的区别,可这酒宴却是不会少掉了的。

    邻居们相互拜年,走到谁家就吃到谁家,街坊里面挨家挨户的吃,挨家挨户的拜年,这还有个专门的名目,叫做“传座”。

    只是官员们这一日就不能这么随意了。

    元日大朝会是一定要参加的,京中的文武百官要齐上殿不说,外地的大员也都要赶回来参加。还有各国的使节,附属国的使者,都要参加元日大朝会。总结一下过去的一年里的功绩,畅想一下新的一年中要达到的目标,然后大臣们要开始说祝词,向皇帝行礼。

    好一番繁文缛节,韦仁实觉得自己都快要晕了。

    好容易一个上午过去,终于结束了元日大朝会。皇宫中自然是要设宴的,但是韦仁实更想跟家人一起过。于是便寻了机会装醉逃了出来。

    回到家中,家人都在等他。

    见他回来,韦仁实的母亲便高兴的说道:“今天初一,合该汤中牢丸,为娘这就去给你下一碗!新年头一碗,怎么着也该为娘亲手给你做!”

    韦仁实虽然没有在唐朝过过年,可是这“汤中牢丸”的大名却也听过。要说这“汤中牢丸”,其实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东西,便正是后世里北方过年比吃的一种食物的前身。所谓“汤中牢丸”,顾名思义,就是把肉或者菜做成的丸子用面皮包起来,下在汤中煮熟来吃了——就是唐刀的饺子。只不过包的又厚又大,食指那么长,并起来二指那么厚,包成半月形下到汤中煮熟,就成了。

    后世里韦仁实是北方人,逢年过节的吃的最多的就是饺子,自己也喜欢吃这东西,不过却从来不吃外面卖的,因为韦仁实的口味较为独特,不喜欢外面的饺子皮儿薄,就喜欢皮儿厚筋道有嚼劲儿的,所以逢年过节的就自己剁肉做馅儿揉面擀叶儿的自己包,也算是做饺子的一把好手,是以对这一千多年前的唐代饺子,甚是好奇。

    没过多久,一碗亮晶晶的“汤中牢丸”就被韦仁实的母亲放在托盘里端了上来,旁边还搁着一碟醋和几瓣蒜来。

    韦仁实顿时食指大动,连忙接过来拿起筷子就夹起一个往嘴里送。一口咬下去,带着肉香的汤汁就先流了出来,顿时满嘴留香,再次哈次哈的吐着热气嚼上几口,面皮的劲道和肉馅儿的鲜香交织在了一起,营造出美妙的味道和口感来。

    既是“汤中牢丸”,那自然要有汤,喝上一口尝尝,汤味也是醇香。这汤中牢丸,虽说是饺子的前身,可这吃法却跟混沌有些相似呢。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