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章:发言(下)-《一代军魂》


    第(2/3)页

    “那大家知不知道那场仗,咱们已经快要淘汰的‘107火’又发威了?好家伙二十公里增程弹,外加卫星制导,威力非常震撼。”

    曲森感慨了一句,见大家都在等着下文,也不卖关子:“卫星制导大家肯定都懂的,不过应该也知道,咱们国家的卫星技术虽然已经很先进了,但数量却不多。

    而数量不多,就意味着窗口时间也不多。那么卫星制导的装备,在非窗口时间里该怎么办?

    大家都看过老美的战争大片儿吧?人家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可以通过单兵红外设备进行地面引导了。

    我为这事儿还特意打听了一下,这才知道,咱们地面引导技术虽然有了,但还非常不成熟。软件、硬件两方面都不行。

    当然我在这里不是要吐槽,咱们军内各大科研单位的技术研发能力,重点是在地面引导设备上。

    老美电影里有一些类似的镜头,如果在不考虑真假的情况下,大概有两种。一种是专业的引导设备。另一种就是狙击组观察手的测距仪也可以附载。

    我要说的是,其实咱们的军用小型无人机上,也有类似的引导设备。可以给小型攻击型无人机,提供目标指引。

    那么以后是不是也可以进一步再拓展一下,为指导武器提供指引呢?毕竟相对于人工引导,用无人机引导,无论是安全性还是隐蔽性,都会提高不少。

    但是有人可能要说了,咱们现在的地面引导设备还不完善呢,这个想法说出来是不是太早了些。

    我是这么想的,相关设备确实还在开发,但开发工作完成了,模块应用于不同载体时,也是会有一定差异性的。

    而现在的研发人员,不一定知道我们的小型无人机可以作为载体。甚至他们可能还不知道,我们的军用小型无人机已经投入使用了。

    那么大家觉得,我们是等相关技术完善了,等技术人员知道了小型无人机这种东西,再进行二次开发好。

    还是现在就把这种可行性方案反映上去,让研发人员在设计进程中,就无人机这个载体考虑进去好?

    我认为是第二种!”

    曲森一段话说完,见台下的听众们,大都是一脸的认同,开始做最后的总结:

    “当然,这只是一个例子,类似的情况相信还有很多。

    我想对这种情况及时的进行收集和汇总,然后反映上去。

    让领导和各项技术软、硬件开发单位,能够在设计产品的时候,有更加全面的考量。

    而不是等着问题发生了,在反映上去,然后再对着升级后的东西骂娘。

    这才是解决我们现在面临的,各平台应用问题的最好的办法。”

    曲森话音落下,会场内掌声瞬间响了起来,而且越来越热烈。连后排坐着的几位师领导也不自觉的跟着鼓起了掌。

    曲森讲了三个故事,通过这三个故事,分别阐述了三个观点。

    充分利用和挖掘现有设备的功能;

    发挥主观能动性去主动解决问题;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