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都是大人物(上)-《重生之香江记忆》
第(1/3)页
纽璧坚的话一说完,来宾们顿时议论纷纷。
置地肯定会投标的,这几乎人人皆知了。
但突然在花旗的酒会上,在这么多商界金融界人士的面前宣布,就不得不让人多想了。
“看来置地是势在必得啊。”蒋镇说道。
陈达河也指着他,揶揄道:“还真是巧,你想过把瘾可不容易咯。”
林传亮可不觉得有什么好过瘾的,看穿的感觉还不如雾里看花呢。
所谓上盖,就是地铁火车站地下站点的上方和附近周边的建筑,多数是商业建筑,只有周边地皮较大的才会发展住宅。
港铁的邮政总局原址将修建中环站,而中环站往东几百米的地方,还会有一个金钟站。
率先招标的虽然只有中环站上盖,但显然谁中了标,金钟站基本就是谁的。
此时才只是77年,中环站上盖的地皮,就已经达到了每方呎1万港元,相当于一平米近10万,可谓天价地王!
更关键的是,中环站的位置,刚好就在怡和系尤其是置地的老巢。
怡和的英文名叫Jardine Matheson,是两个创始人的名字,渣甸和马地臣。
19世纪初的时候,渣甸在羊城成立了一个贸易公司,地址就在当时的“义和馆”(Creek Hong)。
而那时候的羊城十三行也有一个著名的怡和行(EWO)。
1832年,渣甸和马地臣作为主要合伙人,成立了Jardine Matheson渣甸洋行。借助东印度公司华英贸易专营权被取消的真空期,渣甸洋行只是短短几年,就成为了亚洲最大的不列颠洋行。
到了19世纪末叶,渣甸洋行为了避免口误,就开始将中文名称为“怡和”。
由于伍氏家族的怡和行早已没落多年,倒也不至于引起误会,而怡和洋行也最终在1958年的时候将中文名正式确立为“怡和”。
1843年,渣甸去世,马地臣退休。
渣甸没有子女,怡和就被交到了他的侄子大卫渣甸手上。
几十年后,在渣甸的侄孙威廉凯瑟克去世当年,凯瑟克家族联合怡和洋行本身,共同买下了马地臣家族的股份,开启了凯瑟克家族掌控怡和的漫长历史。
而在此之前十多年的1886年,另一个著名人物保罗遮打(Paul Chater),在他50岁的这一年牵头创建了九龙仓,并且3年后又与怡和合资成立了置地。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