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8章 一半海水,一半火焰-《玩宝大师》


    第(2/3)页

    在余耀看来,最关键的成因是两个改变。

    第一,蓝色钴料苏麻离青的传入。蓝色是***文化的主色调,元代疆域很大,蓝色苏麻离青钴料得以大量进入中原。

    第二,在宋代,北方瓷器工匠的绘画水准,是要高于南方工匠的,特别是磁州窑的画片,宋代就很丰富了。而元代之后,大量北方工匠南迁,在瓷都形成了一个聚集地。

    而瓷都,也有北方窑口不具备的优质瓷土——麻仓土。元代和明代前期,官窑瓷胎多用麻仓土,明代后期开始用高岭土。

    如此,绘画技艺到位的工匠来了,苏麻离青的钴料来了,用麻仓土烧制的官窑,就此出现了一种前无古人的绚烂青花器。

    “所以,元青花是在这个历史阶段,三方碰撞后,‘嫁接’出来的品种!”余耀总结道,“北方的瓷画工匠,瓷都的麻仓土,波斯的苏麻离青。”

    “我说,你研究够深的啊!”林丰草连连点头,“这搞历史的,研究实物不深;这古玩商接触实物多,学术研究不够。你这是合二为一了,要是深入调研一下,梳理扩充一下,都可以写篇论文了!”

    “拉倒吧!类似的观点,断断续续零零散散都有人提过的,我不过是因为你刚才的感慨,总结了一下罢了。”

    林丰草不再继续说这个,转而问道,“依我看,这抱月瓶,基本特征都符合,怎么会这么多人走眼?”

    “一半海水,一半火焰啊!”余耀感慨道。

    “嗯?”林丰草略略一怔,转而抬手竖起食指连点两下,“对!因为太新了!甚至有火气未尽的感觉!”

    余耀点点头,“是啊。根据王大眼的说法,这抱月瓶,很可能在元代就沉入海中,三十年前才重见天日。刚出窑的东西,火光十足,结果不久就掉进了海里,在海水中,氧化不够,釉面火气被锁住了!王大眼得手不过三十年,这三十年的氧化,哪能和老瓷器相比?釉面光泽这么‘贼’,又是元青花,犯嘀咕很正常。”

    出窑不久的瓷器釉面火光,行里人多称之为“贼光”。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