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5章 台盏,柴窑-《玩宝大师》


    第(3/3)页

    这件台盏,标注是五代末到北宋初的越窑,起拍价380万。

    余耀微微摇头,五代到北宋,越窑的确出过不少台盏,但应该不会有如此线条的造型。

    这话说着简单,但实际上类似的造型越窑有过,余耀能判断应该不会有,是细致入微、明察秋毫的结论。

    而且,类似的造型不仅南方的越窑有过,北方的汝窑、耀州窑也有过。

    这颜色,接近汝窑天青釉;造型,也更像汝窑的东西。

    如果是汝窑,嘉尔德的断代就不对了,因为汝窑是宋徽宗时期出现的,那就不是北宋早期。

    不过,这台盏的天青釉,和汝窑还是不太一样。这要想进一步断代,还真是非得见见实物不可。

    余耀点了一支烟,继续思量着,台盏这种酒器,在五代到北宋,往往和梅瓶、执壶、温碗一起成套使用。梅瓶这个称呼是明代才有,宋代还叫经瓶;饮酒时,会先将经瓶里的酒倒入执壶,然后将执壶放入温碗,以热水烫酒;烫好后再倒入台盏的杯中饮用。

    五代到北宋的越窑,的确也出现这样成套的东西。而且当时越窑青瓷的颜色,也的确有过不同于一般越窑的颜色。

    所以,如果年份能判定,定性为越窑,似乎也能说得通。

    但,在余耀这儿不通!

    特别是余耀反复审视这件台盏的造型线条之后。

    忽而,他想起了另一件东西!

    火字口在鬼眼门秘藏中的梅瓶。

    钟毓手里的是黑白图,只有梅瓶的造型,没有釉色。当时余耀猜测,能让火字口放进秘藏的东西,必是极品,所以他想到了柴窑!

    柴窑从无实物传世,关于釉色,也只能靠着“雨过天青云破”的想象。

    不过,余耀之所以想起柴窑梅瓶,恰恰也不是因为颜色,而是造型线条。现在,梅瓶图稿和这台盏的图片,让他有了一种契合的感觉。

    余耀迅速灭了烟头,拿起手机就给才持璜打了过去。

    “我刚要出门,你这就打回来了!”

    “你在港岛,能不能帮忙打听下一件东西,就是编号cw-75的青瓷台盏!”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