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一六章 把握有多大?-《抗战之英雄血》


    第(3/3)页

    同样聪慧的林雅诗,看到二哥出现在枣庄,也猜出八路军打的主意。虽然觉得有些为难,可林雅诗依旧明白,她不能辜负胡彪对她的信任,不能透露任何有关队伍的秘密。

    以至兄妹话别时,林雅诗态度很认真的道:“哥,你是八路军的军官,我是雪耻营的参谋,咱们身份不一样。你想知道的情况,那就直接去问我们队长。

    只是有句话我倒可以告诉你,那就是我们队长,对你们八路军没坏心。要不然,你真当我们武器多的没地方使,接二连三送你们啊!那些药,我们都是赔本赚吆喝呢!”

    通过林雅诗的这番话,林定远也不想兄妹之间,掺杂这种勾心斗角的政治。此番被派来担任支队参谋长,林定远其实也是来打前站的,为后续主力摸清楚的。

    后续八路军主力即将挺进鲁南等地进行敌后作战,在齐鲁境内活动的八路军抗日武装,也有必要提前做些准备。最基本的一点,必须有相对安全的敌后根据地。

    除此之外,也需要给主力部队准备相对充足的作战物资。大部队进入齐鲁境内进行敌后作战,携带的物资必然有限。不提前准备好粮草,如何养活过来的主力部队呢?

    战争年代,大量土地无人耕种,粮食对任何部队而言都是必不可少的。八路军虽然很少发军饷,可年青人参加八路军,总不能让这些战士饭都吃不上吧?

    武器跟粮食,对任何部队而言都是不可或缺的。此番奉命来枣庄建立敌后根据地的鲁南游击支队,武器的问题算是解决。可养活上千人的粮食,支队同样需要想办法筹集。

    相比胡彪解救战俘前,就通过剿匪筹集了不少粮食,游击支队刚来携带的粮食也极其有限。找游击支队合作,胡彪觉得游击支队拒绝的可能性并不大。

    说到底,孙兴华与林定远指挥的游击支队想在枣庄有所作为,要想一点风险不担,那是根本没可能的事。不趁胡彪离开前,多积攒实力,等日军发起围剿就麻烦了。

    情况上报之后,纵队领导也很给出指示,让游击支队全力配合胡彪的行动。事实上,游击支队没有太多选择。拿了胡彪送的礼,还要承担袭扰枣庄的声名。

    这种名声,虽然有助于提升八路军在枣庄地区的威望,也会加剧日军对八路军的围追堵截。稍有不慎,刚抵达枣庄的游击支队,就有可能付出惨重代价。

    若是在日军发动围剿行动前,多积攒一些武器弹药跟物资,纵队就能调集更多的兵力与日军周旋。有武器有粮食,齐鲁纵队就能组建更多的部队。

    战火中成长,用来形容八路军再恰当不过。身处敌后,想安安稳稳的扩充实力,本身就是没可能的事。早打晚打,说到底终归还是要打。这一仗,始终无法避免!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