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公祭大典(求首订)-《扛着AK闯大明》


    第(2/3)页

    崇祯当先前行,身后是内阁成员、勋贵、百官,行至碑前。

    英烈碑四周有约一丈高的石阶,英烈碑整体由花岗岩雕成,高约四丈,宽九尺,厚五尺,碑顶为宝顶歇山式。

    为了赶造英烈碑,工部派出数百能工巧匠,上千民壮,才在除夕之前堪堪完工。

    碑体之下有石门,里面供奉历朝历代有名有姓的战死沙场的将士花名册。

    碑体正面赫然便是“大明帝国英烈碑”七个大字,撰笔人为文渊阁大学士方岳贡。

    碑体背面碑文曰:七年以来,在抵抗外辱和平定地方叛乱中战死的大明将士、子民们永垂不朽!

    十七年以来,在抵抗外辱和平定地方叛乱中战死的大明将士、子民们永垂不朽!

    由此追溯到一三六八年,从那时起,为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在历次战斗中战死的大明将士、子民们永垂不朽!

    此碑文则是出自大明安国候刘鸿渐之手,十七年乃是崇祯帝继位的年数。

    为了让没有多少才学的普通民众也能读懂,刘鸿渐干脆力排众议选择了白话文。

    早有太常寺的官员侍候左右,碑前也摆满了各种贡品。

    崇祯皇帝在呼啸的寒风中登顶,恭恭敬敬的朝着英烈碑鞠躬后,正色道:

    “嗣天子谨昭告于大明英烈:昔者奉天明命,相继为君,代天理物,抚育黔黎,彝伦攸叙,井井绳绳。至今承之,生民多福,思不忘而报,特祀以天地,惟帝兮英灵,来歆来格。尚享!”

    到此,崇祯的声调瞬间变的高亢、冷厉。

    “天地茫茫,大明泱泱。

    蒙人乱华,半壁国殇。

    乞活保族,有冉天王。

    惟其先烈,血染沙场。

    光复华夏,功在开皇。

    先祖逐鹿,列我国疆。

    宣威诸汉,魏巍朝堂。

    西降藩属,东平倭患。

    四方来朝,万国所仰。

    非我族类,其心不良。

    蛮夷猾夏,贼寇奸昌。

    犯我辽土,裂土割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