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大明的匠人大多不识字,以学堂形势培养出的匠人,辅以教书识字的先生,再多少进行点爱国主义教育,等学成之后,便是大明工业的顶梁柱。 三百年来,朝廷一直不重视匠人,却不知匠人作用之大丝毫不比军、农、儒差。 匠人可以研制更高端、威力更大的火器,让大明士兵在面对强敌时,立于不败之地。 匠人可以打造亭台楼阁、织布裁裳,所谓的上等人才能住进舒适的院落、穿上华丽的衣衫。 匠人成就这世界的根基,所谓的四大发明,哪一项不是匠人的功劳,改良活字印刷术的毕升,临死却仍然只是个负责印刷书页的小工匠。 儒家把人分成三六九等,老朱家又在匠人头上套了个枷锁,一生为匠人,世世为匠人,匠人近千年来何曾扬眉吐气过。 “此属民学,你看着办便可。”崇祯放下手中的奏疏,端起了茶水说道。 近年来军械所的成就有目共睹,崇祯虽然不怎么懂这工学,但他知道刘鸿渐绝对不会空穴来风,反正不过是民学而已,随便他折腾吧。 “那今年下半年军械所的收益,臣便用来建造这所民学了。”刘鸿渐喜道。 下半年军械所终于扭亏为盈,只朝鲜国主李倧的那一单便足足纯赚二十万两,外加上玻璃工坊、纺纱工坊、以及山xi那边煤炭生意的利润。 刨除新建水泥工坊、钢铁工坊的花销,至少还有三四十万两。 建造一所工学院其实花不了多少银子,毕竟军械所有自己的专属建筑队儿,各类匠人扎堆儿,效率还高。 真正花银子的是在学院建成之后。 匠人是下等职业,只有没权没势的穷苦人家,或者世世代代的匠户才不得已而从之。 百姓本就穷苦,饭都吃不饱,哪里还有多余的银子去上学堂? 而大户人家又有谁会去学这等下贱的行当呢,要不然方醒那厮也不会因为儿子沉迷工学而恼怒了。 依照刘鸿渐的计划,为了鼓励工学,这所学院将对百姓家里适龄的男丁免费开放。 也就是说从建造学院,到聘请教谕,再到招生,一应吃喝拉撒住,各种材料的消耗、提供,全部由刘鸿渐自己掏腰包。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