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柳瓶-《鉴宝天下》


    第(2/3)页

    说完那男子就将整个包裹都放在了赵铭的面前。

    打开一看直接摆了摆手说:“算了吧,你这里就算有东西卖,我也没钱买呀。”

    男子有些不甘心,“兄弟你可别逗我了,来这里的人怎么可能会没钱买?你是看不上吧?

    还是觉得我这里都是赝品,我跟你说句实话也是头一句行情话。

    我这里虽然说也有,但是总比你在古玩街上面看见的要实惠的多了,至少我这里可是有着陈家祠堂出版的行货呀,这个你可不懂吧?”

    “我怎么不懂,你无非是想把这个砚台说的跟高大上一点,或者说这种砚台……”

    赵铭刚想拒绝,但是他细细的观看着包裹里面有一块砚台,却是极外的扣人眼球,尤其是它的整体呈现出一种方块。

    虽然显得小巧玲珑,但是他的砚台当中扣有的一弯明月,砚台的砚堂当中,又显得极为的平整,整个器具又有十分的完整,仿佛就是一气呵成打造而成。

    赵铭之前是没有接触过什么砚台类的古董,他却好奇的翻开了印台背面,背面是平整光滑的曲面。

    那曲面当中又透露出一种金黑的光芒,认真一看果然上面还雕刻着这三个字,包公正。

    这三个字倒也不稀奇,众所周知,在宋朝时期,包公正是出了名的青天大老爷。

    他最为典型的是他铁面无私,丝毫不贪,据说有一个民间传言。

    包公正在端州做官的时候,端州最盛产的就是这砚台了,据说之前在端州做官的官员。

    要谎称大量进贡的砚台,以此来赚取其中的利润,制作优良的砚台。

    但是进贡的时候只见进贡少部分,将大量的砚台留为己用在私送好友,这也成为了端州盛产砚台。

    一个重大因素,因为端州的砚台极为的盛美,所以不少人千方百计的想买端州的砚台。

    但自从包公正来到之后,这砚台每一年都必须按量产,所以这砚台的流传数量,也就越来越少了。

    “你打算把这个卖多少钱?”赵铭又定睛看了一眼,这砚台上面的刻文新刻制。

    “不多不多,也就五万就好。”中年男子开口就要五万,一边还不忘的解释着。

    现在端州的砚台已经很少了,你也知道,在宋朝的时候它产量就极为的低了,现在产出来的都是一种仿制品。

    “其实最好的砚台,都是流传到官宦人家,根本就到不到我们手里面来。

    所以这一块砚台在宋朝的民间就已经产出来了,很难得的,一般人根本就买不到。”

    年轻男子话虽说的很粗糙,但道理却在确实如此呀,像这种方形端砚已经少的可怜啦,不过赵铭回头一想,自己今天确实没带钱呀。

    鹿鸣那家伙在还好,问题是他不在,自己又怎么买得起这玩意。

    赵铭叹了一口气,无奈的说着,“哎呀,这玩意这么贵,兄弟,我想买也买不起,”赵铭微动嘴唇,无奈的看着眼前的那一个中年男子。

    “哎,不要灰心嘛,大家都是朋友嘛,朋友嘛总是会有办法的嘛。”

    男子嬉皮笑脸的,从自己的口袋里面拿出了两块砚台,好家伙,这个中年男子敢情是砚台收藏家呀。

    但是越遇到这种事情,越不能心急,赵铭一想到这古董界里面,就是要吊人口味。

    “哦,对呀,我们是朋友吗?可是朋友…朋友,你…你这个砚台实在太贵了。

    我也没办法买啊,哎呀,算了算了算了,真的买不起。”赵铭推辞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