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4、章节名错了-《明末好国舅》
第(1/3)页
大堂里,茅元仪连连感谢张璟,毕竟,张璟能为了帮他完善书籍到这种地步,确实已经不能说是对他有知遇之恩这么简单了。
与张璟帮助他的相比,茅元仪觉得,他找李易帮张璟杀客巴巴,都不算什么,这也更加坚定茅元仪对张璟的忠心了。
终究这么礼遇他的人不多了,而上一个,如此礼遇茅元仪的人,却是在狱中的杨镐。
最终,张璟笑着看着茅元仪带着他的初稿高兴离开,心里面,张璟也是有些安定下来。
在张璟看来,《武备志》这种对这个时代而言,绝对是高级军事教材的书,还是迟点出世最好,否则,还真不能保证会不会被大明的敌人,特别是建奴,看上眼,盗了去。
对于张璟而言,他从不觉得建奴那些鞑子军事潜力可怕,毕竟他们就那点人口地盘,就算他们兵马再精锐,只要他日后能有机会让明军的实力提高,到时候用人口优势,堆也能堆死建奴那群鞑子。
鞑子死一个人,那大明就是十个甚至百个人,还怕堆不死他们?
反正大明社会里的无业游民太多,多余的劳动力释放不了,与其让他们成为社会隐患,还不如和那些军户一样,做士兵炮灰了。
只是,建奴鞑子的实力是不可怕,但他们可怕的是他们会学习,会反思。
在张璟看来,一个只会用刀剑武力统治的民族并不可怕,因为当他们的刀剑锈了,武力下降了,就会衰败,但一个会反思、会学习的民族,那就很可怕了。
想想看,老奴努尔哈赤的军事素养,除了在战争中学习以外,剩下的基本就是看书来的,而他看的却只是《三国演义》那有兵书成分的小说故事而已,可是努尔哈赤却从故事里反思学习,摸索了自己的一套兵法韬略,进而提升自己的军事水平。
甚至于,后来很多不识汉字的螨清统治者,仅凭当时少数有螨文翻译的《三国演义》,不仅在军事上学习里面的兵法韬略,甚至还从《三国演义》里,摸索出了驭下、治民等等的政治手段。
当然,这并不是说《三国演义》不行,真是历史上,后世开辟天朝的太祖,不也对《三国演义》赞不绝口,活学活用?
故而,《三国演义》里,自然是有一定的关于军事政治的可学之处,但再可学,那也得有认真学习的人去看去学习才行,而不是让看书的人,把自己当老客一样,只看里面的故事,而不去学习应用。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