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5、大国表现-《明末好国舅》


    第(2/3)页

    至于番邦会不会对此有微辞,那明显是有的,只是他们也不敢明说,毕竟大明宝钞可是大明朝廷认可的正经货币,凭什么大明朝廷不能赏?终究大明认可流通它,虽然贬值厉害!

    所以,在贡品回礼方面,莫看大明回礼多,但其实一般是赚了的,就像御马监送给张璟的这匹汗血宝马,就是刘应坤当时用了几件不错的瓷器和丝绸偷偷从一个西域朝贡使者手里换来的。

    当然,大明赚了,番国其实也赚,毕竟大明回馈的礼品,虽然换得的价值被大明朝廷各种操作缩水,可就算如此,这些他们本国稀有的大明礼品被他们带回本国,依旧能让他们大赚好几倍。

    至于后世很多人说大明朝贡冤大头另一个赔钱的理由——要负担那些外邦使者的衣食住行,还要为了面子,即使那些外邦使者犯法,也要尽量不制裁他们,防止引起国家纠纷,同时,还要赏赐大量赏赐进贡使臣钱财物品。

    这就是很多人说的另一条大明亏掉底裤的理由,其实也只是不了解的人看了一些野史网文,就妄下定义,因为他们根本不懂大明朝廷赏赐那些朝贡使者的东西是什么。

    明制,绝大多数朝贡的使臣,进入京师面见大明皇帝后,能得到的赏赐无非是钞币、袭衣、纱罗、文绮、彩币、冠带、彩绢、绮帛等物件。

    其中,钞币和彩币都是纸钞类,其他都属于布料和衣服类。

    就这样,一个使臣也才只能得一到两种赏赐,还不能都发一遍,况且两种以上赏赐,还是钞布混合搭配着赏赐。

    明白了这些,那就该明白后世某些人举例大明朝廷赏了某某使臣多少数倍于商品价值钱的背后,明朝无端赏赐的大笔钱到底是多给钱赔本,还是少给钱赚钱了。

    故而,想想看这些小邦使者一开始进贡的都是上好的药材,金银器,然后大明回赠一些无所大用的布料和一堆不知道在哪里才能用出去,或者只能买那些价值严重高估的物品的大明纸钞。

    这笔账算下来,说朝贡是大明花钱买面子,做得是吃亏赔本的冤大头生意,那就有点不客观了。

    只有在对一些特殊情况,比如自愿进贡或者是贡物价值大,亦或是番邦等地或者大明自己需要某些物资的情况下,大明朝廷才会做一点不同的处理,但也不会做得太过。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