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好不容易才从这些人的笑声和欢呼声中突围而出。 谢天谢地,好歹还是保住了他的贞操。 这东西,还真不是什么人都可以来取走的。 你不要脸,他还要脸呢! 离开了大会议室,刘峰快步穿过走廊、迈进了WC,拍开一个隔间便窜了进去。 赶紧锁好了门,要不然外面的那群家伙说不定都敢冲进来、对着他的‘凶器’一阵狂拍的! “嘘嘘~呼~” 一阵清脆的洒水声响起,伴随着一个男士猥琐而又爽快的声音…… …… 物理学理论与理论之间,或许存在着学术价值的区分,但很难用一个确定的标准去衡量它们价值的大小。 就像是量子色动力学与量子电动力学一样,没有人能够评判到底谁的价值更大。 毕竟是两个不同方向的理论,一个是解释强相互作用力的,一个是解释电磁相互作用力的,哪个方向的理论又不重要? 这本身便是一个伪命题。 然而,有些理论却不同,即便连外行都知道,它们的价值比一般的理论来说,要高得多! 如果非要给这些理论划分等级的话,也不是不可以的。 抛开政治意义、经济意义、个人影响力等一切非学术因素,只谈论对基础物理学界的学术意义,那么,物理学的基础理论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无疑是那种影响深远,并且开创了物理学界一代先河的那种理论,譬如说牛顿三大定律及万有引力定律、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质能转换方程、以及刘峰提出的大统一理论等等。 这些理论一旦被证实,便能推动物理学界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其影响力不仅在当代,即便是从之后的数百上千年返回来看,都是划时代性质的。 第二层次,自然是从各种理论衍生下来的附属理论。 如果说第一层次的理论是主干的话,那么第二层次的理论就是枝干;作为第一层次的有力补充,譬如说万有引力衍生下来的重力、加速度,大统一理论下的量子色动力学等等。 至于第三层次,就是第二层次的枝叶了。 这一层次的理论基本上都是在第二层次的理论当中扩展开来的,大都是偏向于应用性质的理论,譬如说滑轮组之间的相爱相杀啊、核能应用啊之类的。 这些理论和第二层次之间的区分其实并不怎么明显,有的甚至也能开创一派之先河、影响力也极为深远,因此,并不能简单的就认为第二层次的理论就比第三层次的理论更有价值。 攀登物理学的高峰,路程还长着呢,可以说是永无止境。 刘峰的大统一理论,不过是通往珠峰上的一小步而已。 他也能清楚地认识到,这个理论也并不是他一个人的功劳,而是数百年来,无数的高能物理学家一起总结归纳出来的! 如果没有引力和标准模型理论的不断完善,即便他再怎么厉害,也不可能凭借一己之力完成如此庞大的伟业。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