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论宵禁-《大唐乐圣》
第(2/3)页
不过,进士是一种最高文凭的象征,读书人考取了进士,走到那,都会高人一等,一般都会派个小官做做,是像王维这样的世家旁支子弟,以及寒门读书人最大的期望。
然而,参考人数较多,取士的规模却一直都不大,因为,除了要看考生的推荐人之外,评定考生能否取中的因素,不只文字功底那么简单。
策论中有没有时政干货,特别重要,这就需要一个人的政治眼光宽广,敏锐了。
因为,李隆基,乃至朝堂诸公,都十分的清楚,取士是为了让他们做官,做官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政治能力,你的文章就是写的再好,策论一塌糊涂,基本也不会被取中的,因为皇帝和考官会认为你不会做官。
历史上的王维,可是经过了十几年,才吃透这一点。
他之所以才华横溢,是因为他有一个虚心好学的优点,见李龟年似乎要点拨他,忙抱拳道,“还请李兄为我解惑。”
李龟年抬手示意他不必这么正儿八经之后,又道,“为何会有盗贼?因为很多人没有生计,生活艰难,穷困,会让很多人铤而走险,不信,你可以去县衙调阅一些卷宗,越是在战乱纷纷,时局不稳,国家财政收紧的时候,犯罪事件就越多,比如政变频繁的中宗,睿宗时期。
而像这几年,政治局面稳定下来了之后,长安城内的治安犯罪事件,已经很少,因为,百姓们大多能找到活计糊口。
而开宵禁,这些商业店铺,需要经营的时间更长,售卖的货物更多,那么,需要的人手也就更多,会给更多的穷人带来工作的机会,这就让他们免于没有出路,沦落成为小偷,盗贼。
至于全城点烛火,会加大走水的几率,这也是极微小的可能。
你看看平康坊,它一直没有宵禁,夜夜灯火通明,有时甚至通宵达旦,你可曾见那里发生过大的走水事件?
反而,近几年长安城的平民生活区,靠城墙根边角的几个坊,经常发生火灾,这是因为百姓们的适应不足。
一些生活习惯,是在环境中改变的。
他们在一个时常需要点灯的地方生活,他自然会注意防止火灾。
反之,他们经常在不用点灯的环境生活,则容易忽略这个事情,最终造成惨祸。”
王维闻言,点了点头,不过,还是有一些地方没有理解透,又开口问道,“李兄只说这开了宵禁,或许并不会出现小偷盗贼横行,或者火灾几率上升的情况,可这商贸繁荣,让百姓有更多花钱的地方,于国,可是不利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