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看着那满脸涨红的科恩兄弟,看着他们手捧小金人,激动难耐的发表着获奖感言,正在收看abc直播的北美观众,倒是面露了然。 和abc方才切走画面的行为相比,此刻的他们,安静如常,因为—— 今年不把最佳导演颁给江火,才是大众都能接受的选择。 也是江火希望瞧见的事实。 很多人都说,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剪辑,其实是一个串烧奖项,因为这三个奖项的对应性很大,尤其是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一旦分开,含金量就有所不足。 很多人都认为,如果你是最佳导演,那你的影片必定是最佳影片,因为对于所有导演而言,电影,才是他们的发声渠道,若是你得到了最佳导演,却没法拿下最佳影片,又或者说是拿下了最佳影片,却没法得到最佳导演,那只能证明,那一年的影片和导演,不分伯仲,也可以说,两个人的实力,都没有达到碾压对方的地步。 但实际上,这个观点,其实是错误的。 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完全就是两件事情。 这是好莱坞发展下的历史遗留问题,若要追溯,时间,得回拨至黄金时代。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好莱坞正处于典型的大制片厂时期,沿用至今的‘制片人中心’制度,就是当时出现的,对于一部电影影响最大的,便是制片人,在当时,导演只是一个相对普通的工种,很多人,连剪辑权都没有,更别说现在大伙梦寐以求的最终剪辑权了。 在那个年代,人们根本就不认为,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有关系。 因为这是被割裂的两个职位。 最佳影片是褒奖制片人的奖项,褒奖那些代表着资本家的家伙,而最佳导演,不过是各家影业公司养着的拍摄工具罢了,他们的地位,非常的低。 即便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的奖项有所重合,但没人,将其画上等号。 对于制片人而言,这是挑战资本权威的体现,而对于导演而言,这是向资本靠拢的征兆。 在这种情况下,随着各大导演的崛起,好莱坞,也出现了权力交接。 ‘制片人中心’制度名存实亡,大导演的权利逐渐攀升,以至于最后,发展至攀比手中的最终剪辑权——谁有这个权利,谁才是导演中的number one。 但在当时,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也没有重合。 因为那个时候,好莱坞得面临电视的冲击,有线电视让电影的市场份额骤然锐减,而能够救市的大片,能够对抗有线电视发展的史诗级电影,肯定会获得当年的最佳影片,而最佳导演,则更讲究戏剧性与技术性,和舆论无关。 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这貌合神离的一对儿,直至一九六七年,才真正的合体。 一九六七年,是新好莱坞出现的第一年,从那时候开始,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几乎年年重合,导演们挥舞起了自己的屠刀,开始抢班夺权了,以导演为最核心的创作者地位基本确立,而很多大导演,从那时候开始,便兼任制片人职位。 正是因为如此,才会有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必须合体,否则名不副实的说法出现。 因为现在,制片人近乎等于导演,而掌权导演,绝对会是制片人。 如果哪一年的作品,会出现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不符,除了黑幕不谈外,一般只会有两种可能,要么就是作品的名气,大于导演的名气,你这个导演虽有才华,但太嫩了。 要么就是导演技术牛哔,但作品的种类,评委不喜欢。 奥斯卡每年的入选作品,其实可以归类为两种。 一是讲述美国精神的主旋律,二是探讨人文情感的文艺片。 一般情况下,后者比前者更受欢迎,除非像是《拆弹部队》、《国王演讲》这类正确的不能在正确的电影,不然的话,学院一般选择后者。 所以,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必须重合的说法,其实是从导演口中传出来的。 好不容易把权利攥在手里,他们怎么可能会放弃? 但这种事情说着说着,就成真了。 现在,哪里还会有人去讨论,当初争权夺利时的血腥?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