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5章看谁能熬下去-《大魏霸主》
第(2/3)页
面对一群火人舞动横刀,肆意的收割脑袋。这群晋军士兵很显然是被吓到了。四五百人,居然被区区三四十个魏军混身着火的老兵杀得节节败退。
一个晋军士兵双股间一股热流,蓬勃而出,居然会当场吓得屎尿横流。
“娘啊,我不想死!”说着这名被吓傻了的晋军士兵扔了手中的长枪,扭头就跑。在战场上跟着勇猛的人作战,即使懦夫也会变得勇敢起来。当然,如果是跟着懦夫作战,即使再勇敢的人,也会变得怯懦起来。
随着第一名弃械逃跑的士兵开始,很快就在战场上引起了连锁反应。晋军别部司马派出的督战队也被蜂拥而逃的溃卒冲散。
接着一个一个混身着火的魏国老兵走完了生命的历程,可是他们却感染了那些原本已经动摇的新军士兵。魏军上下全部都憋着一股狠劲:“报仇!”
晋军的烈火战车虽然有画龙点睛的功效,然而碰到了一群不要命的魏国老兵,反而败得更快。
望着已经进入战斗尾声,征南将军石越放下了望远镜,然后对身边的参谋道:“看到了吧,打仗,还是要靠老兵那股不要命的劲头。打仗不是要靠装备好,关键时候,还是要拿命去拼!”
参谋快速的拿起了炭笔,在纸上记录起来。
石越继续道:“无论匈奴人、羯人、还是鲜卑人,他们都是马背上的民族,都是天生的骑兵。在骑射方面,我们汉人,天生就不如他们。可是现在我们魏国汉骑,却能轻易的打败他们,把他们杀得一干二净。这靠的其实不仅仅是装备精良,而是那股敢于拼命的劲头,和一如勇往有死无生的勇气。当年先帝创立大魏汉骑,那些士兵有很多人一辈子都没有骑过马,如果要按照正常训练,一个新丁要训练成一个合格的骑兵,那需要五年,甚至更久。可是陛下是怎么做的呢,那个办法其实很简单,就是用绳子把士兵和战马绑在一起,这样就不会掉下来了。面对敌人的箭雨和刀枪,当然他们也没有机会避开,但是依靠着这么一种不要命的拼劲,我们魏国汉骑,在骑战上打败了匈奴人、羯人、鲜卑人。”
参谋点点头。
石越又道:“命令军中书记官,详细记录下每一个决死冲锋的士兵,本将军会上书陛下,为他们请功,他们是真正的勇士,应该受忠魂园万世香火!”
最后军中书记官详细统计了这次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冲进火海,发动决死反击的老兵。这一共四十七名老兵,其中年纪最大的不地三十八岁,最小的才二十九岁,他们中间最低的职务是队正,最高级别是行军司马。
随着石越发动练兵计划,第一天攻击晋军兵营,共出动了七个新编步兵营,并且派出了一万四千余轻装骑兵负责掩护。按照司马晞的原来设想,这种梅花大阵,如果一方受到攻击,在不支的时候,其他各方要相互支援。理论上这是可行的,只是魏军的轻装骑兵太厉害了,数波冲出军营想要救援的晋军士兵,皆无一例外,被骑兵射死在求援的路上。
一天战斗下来,晋军的七座大小兵寨全部营破人亡,加上救援部队,人数损失在八千左右。而魏军的损失则在千人以下,其中阵亡四百五十余人。
在城头上看了一天的司马晞,此刻心力交瘁,他已摇摇欲坠了。
在这个时候,有士兵禀告道:“大将军,萧参军有请!”
司马晞不顾身体疲惫,直接去了城中的统帅府。夜渐渐深了,第一天攻城已经结束了,魏军虽然没有取得大的突破,不过晋军更没有占到任何便宜。
淮安不是一座要塞式防御型的城关,而是一座综合性的城池,防御只是其中的功能之一。城墙之内除了军队之外还有数万百姓。这可不像虎牢关,虎牢关关小而简单,只要考虑防守、战争问题就可以了,淮安却大而复杂,司马晞除了要考虑城外的敌人之外,还必须考虑城内的变数。
魏国倾国之兵南下,毕竟人心是复杂和。虽然说这个天下还是晋国司马氏的,但是司马氏自从丢了洛阳,衣冠南迁,丢失部分民心,但究竟不是所有人都拥护司马聃,拥护晋国,这些人里头会不会有人趁着战乱在城内捣乱呢?或者这些人早就和魏国暗中有所勾结了呢?
这些问题,司马晞都必须考虑。当然,具体运作方面有萧乐子,但司马晞也必须留下一部分的兵力来防止城内产生动乱。由于这是一座城市,因此光是日常的物资消耗就已经是一个天文数字,如蔬菜,光是靠存储都很快就会用光,燃料也不能得到有效的补给。城内仍然有数量不少的轻骑兵,不过精锐骑兵则相对不足,所以骑都护戴施几次三番请求出战都没有得到司马晞的许可。
司马晞非常清楚,就戴施麾下那三千骑兵,出城野战,就是给魏军送菜,哪怕是戴施所部的骑兵再多十倍也无法改变任何结果。放眼天下,魏国的骑兵绝世无双,无论鲜卑还是羯人,他们的骑兵部队动则都是十数万,然而却全部都被魏军骑兵消灭了。光鲜卑族就有十数万精锐骑兵成了魏国的劳工。
骑兵之无法从容出城作战限制了司马晞防守策略的发挥,防御其实最好的办法,司马晞也知道还是“以攻守城”战略最好,被动防守,诸门常闭,内部的消耗得不到补充,对城内军民来说也会造成很大的压力。
萧乐子与司马晞暗中商议了将近一个时辰,但是商量了什么事情,却没有人知道。只是知道萧乐子别过司马晞后,来到了淮安北门,负责守卫北城门的校尉就是张玄之。
张玄之这个人在历史上留下的记录不多,不过否则认,能和谢玄齐名的人,这也是一个人才。
“萧参军,请上坐!”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