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见状,我赶忙打住。 “拉倒吧,就我这欣赏水平,就别寒颤我了。喏,来人了。” 话说着,几个老外咋咋呼呼过来。 从面相上看,这哥几个应该非洲那旮瘩过来,长得那叫一个黑,我估摸着跟咱老家锅底有的一拼。 瞅着买卖来了,老朱活脱脱立马成了孙子。 “哈罗哈罗,welcome,welcome。” 我一听,眉毛皱成一团。 这小子怎么越看越像假洋鬼子了,还哈罗哈罗的。就这中式英语发音,得亏大学外语老师没在,不然脸全都给他丢光了。 不过呢,让我意想不到的是,这几位外国哥们,一开口居然流利的中文。 “哥们儿,这玩意儿不错,怎么卖的?” 哟呵,还是标准的京腔,顿时让我刮目相看。 要不说这世界变化太快,敢情老外也与时俱进学起了中文。 于是几人一聊,别说,就这仨老外,还真从非洲来的。 不过呢,人家呆国内有几年了,虽不能说是中国通,但很多习惯已经潜移默化。 最突出一点,便是砍价。 就菜市场大妈砍价的本事,我看这几位学得到位。一张口,愣是把老朱报价,往一半砍。 别看老朱外表吊儿郎当的,其实吧,这孙子心里鬼的很。 此时,他也瞧出了这几位黑人兄弟的心思。他们对东西肯定看中无疑,但就是这价钱,可能要费点周章。 来的路上,老朱大概跟我讲过这瓷画里的道道。 用老朱的话说,所谓的开价那都虚的。像这种东西,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关键还是在于画功跟瓷器的品相。 没记错的话,就老外看中的这尊瓷瓶,老朱开的底价,20万。 至于能赚多少,我想怎么着也得有1000%的暴利。 可笑老外只懂砍价的技巧,咱中国人的奸商本质绝对学不来。特别像瓷器这种传统文化,老外还是一知半解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