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墨翟-《带着商店到春秋》
第(1/3)页
赵安一想到文言文,心里是又爱又恨,在纠结要不要也写文言文。
文言文落后?
这个春秋时代还真不好说。
事实上,文言文在古时期,是优于白话文,不仅因为文言文简洁,还有文言文更适合作为书写语言推广。
因为古时候民族众多,各地方言太多,没有像二十一世纪存在统一的普通话,华夏每个地区语言差异,发音和语法都不尽相同,有的地区是主谓宾,有的地方是主宾谓,彼此有交流障碍。
先秦时期,还没有秦汉大一统,除了口语上,文字也有差别。
在这样情况下,才有周之雅言——也就是后来的文言文。
周天子推广千百个常用字作为雅言,书面语都用文言文,这种文言文作用就体现出来,各地区都能看懂。
这就好比如,古代朝鲜就用文言文书写,你能看懂,但朝鲜话你听得懂吗?
这就是文言文作用。
文言文,是不受时空限制,从周朝开始推行的雅言,从一开始几百字到后来几千字,全国各地统一的书写文字,只要受过训练,就能看懂。
可以说,是文言文促成了春秋战国时期文化交流,造就了后世华夏的统一。千百年后,华夏人还能看懂古代人作品,要多亏文言文。
大周的文化统一,促进了后来华夏的统一。
像是诸子周游列国,也是只懂大周推广的雅言和雅音,各国的方言是听不懂的。
而赵安现在在《科学与技术》上发表的文章与其说是白话文,不如说是赵话文,唯有识字的赵国人才能没有障碍阅读。
其他楚国、秦国人看了,不懂赵国语法和异体字,就不能理解了。类似粤语白话写的文章,华夏其他地区看懂不?
因为白话文,是日常用语,书写遵从声音的逻辑,是会随着地区变迁而变化,不同语系表达逻辑完全不一样。
现在因为周天子失去权威,无法文化独尊,周天子推广的雅言,渐渐无人理睬,从春秋到战国,各国文字差别越来越大,有了本地化趋势。
东周各国的文字,又在形体结构有许多差别,赵国的文字和其他国家也呈现不同风貌,这样其他国家更难看懂赵安的文章了。
白话文还有个特点,会随着时间变化。
举个例子,水浒传里古代白话文,和今天的白话差别就很大。
民国时期,鲁迅白话文作品,今天看来就觉得十分拗口。再过千年后,或许和我们看水浒传差不多。
所以,如果现在赵国话没有成为华夏的官话,万一以后在历史中消失中,千百年后后人就不能轻松看懂赵安现在的赵话文了,赵安写的白话文,只会被后人当作春秋金文被研究。
这样一比较,还能觉得,上古时期,白话文好过文言文?
简单来说,就是春秋时期文言文作为全华夏统一书面语,比他写的赵话文更好传播到整个华夏地区。
赵安可以说很清楚。
继承原身的知识,他也会写文言文,但他还是选择写白话文。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