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对垒杉关-《大明之崛起1646》


    第(1/3)页

      朱家弟走在最前面,脚下的木桥发出轻微的咯吱声响,但这座桥却非常稳,纵是他牵着的战马重重踏在桥面上,也仅能引起极细微的晃动。

      在他身后,骑兵营的士兵们相互间隔一丈,陆续从桥上经过。

      富屯溪水面上这座长逾百丈的木桥是在龙卫军工兵连带领三千名龙卫军士兵,仅用了两天时间建成的。

      能有如此惊人的施工速度,主要得益于朱琳渼为工兵连设计的诸多实用工具,例如手摇卷扬机,螺杆千斤顶,齿轮手摇钻,水准器等。

      这些工具制作起来实际并不需要多么复杂的工艺,以明代的纯手工工艺便能制出。但其中所蕴含的巧妙机构,却远不是这个时代的工匠们所能想到的。

      就比如这螺杆千斤顶,后世的家用小轿车里都会配一个,结构简单到仅有六七个部件,价格不超过二十块。但在十七世纪,这东西简直就是神器,在一些特定情况下这东西甚至能将施工效率提高百倍!

      此外朱琳渼还为工兵连引入了大量后世的预制标准件理念。大量加工复杂的支架、连接件等都被提前加工出来,尺寸形状完全相同。在施工的时候只需要伐木充作桥面、大梁,然后用这些预制件连接起来,很快便能完成施工工作。

      而在部件连接的时候,龙卫军工兵连还有另一种“大杀器”——铁钉。

      在明代,铁钉全靠人力制造,价格非常昂贵,绝对属于奢侈品。

      木质器物主要靠榫接工艺,在木头上挖槽,将需要连接的部件卡进去,就是为节省铁钉。莫说普通家具、建筑之类,便是制造海船,明代工匠都舍不得用几根钉子。

      但龙卫军工兵连只是这两天时间,便将几万根铁钉耗费在了这座木桥之上,其价值高达数千两白银!富屯溪上这一座木桥的成本,足够架起七八座普通桥梁的。

      但高投入加上新技术带来的就是高效率!放眼整个世界,任何专业的架桥工匠在效率上都难望龙卫军工兵连之项背。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