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巴基斯坦人需要商量,第一次的接触,就这样结束。 “你真的打算让基地派出团队跟苏联接触?”郑宇成问着谢凯。 谢凯点了点头,“为什么不呢?” “你可知道这会造成什么影响?我们跟苏联之间的关系依然紧张!”汪贵林提醒着谢凯。 “知道。但是从82年开始,我们国家跟苏联之间的关系就已经得到改善,虽然他们依然没有撤走边境上的大军……”谢凯非常清楚,跟苏联之间的关系,会因为苏联新领导人上台调整战略,学习中国把工作重心放到经济改革上而正常化。 “你知道个屁!”郑宇成拍着桌子,怒骂着谢凯,“你想过上级会如何处理我们?而且,外汇呢?” “向上级打报告呗,上级批准再行动呗。”谢凯轻松地回答。 苏联,他觉得必须去一趟了。 马上就要倒了,各种好东西,不去弄点回来,有些对不起自己。 问题是,现在一直都没有找到合适的切入点。 之前如果提出来谋求从苏联进口发动机,郑宇成他们绝对会把方案给毙掉。 跟苏联接触,这影响真的很大。 跟叛国投敌都差不多。 在这偏僻的大西北,郑宇成等人根本就不知道两国关系如何。 苏联已经撤走了部分的兵力,两国发生战争的可能性越来越小,要不然,国内能调整战略重心,整个国家都为经济发展而努力? 军工生产,降低到了一个极点,就连百万大裁军,已经提出来了。 从知道老爹在苏联有不少的关系,谢凯就在谋划这事情,他不仅需要帮着基地搞苏联的设备,技术,人才,自己还得去捞一笔。 不为了这些,他也不会推出王浩来。 隐藏在幕后,闷声大发财,多好。 “要是不批准呢?”郑宇成气得心脏病都快要发作了。 “如果从苏联进口,真达成了协议,发动机这块,始终是被苏联人捏着我们的脖子啊。”汪贵林担忧地说道,“何况,这会让我们国内的航空发动机研制工作,更加雪上加霜。” “即使我们投入,贝斯发动机,真的能用到这个项目上?”谢凯问道。 几人根本无法回答。 贝斯发动机的仿制工作,一直都没有停顿,甚至国家在这上面的投入非常大,歼轰-7都因为发动机国产化的进度受到影响。 “两手工作都需要做,需要准备。我们不能寄希望于美国或其他欧洲国家。跟我们关系好,也不过是为了拉拢我们抗衡苏联……”谢凯说道。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