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苏联人脸上神情并没什么变化,他们在飞机上一直都表现得非常淡定。 尤里亚夫一直找谢凯聊天,想要聊聊合作的事情,最后见谢凯不理睬,索性就在飞机上睡觉。 通过飞机驾驶舱下面一侧的驾驶员的通道,谢凯等人从庞大的安-124里走了出来。 见到在不远处围着这架庞大运输机不断打量的大佬们,谢凯一脸笑意地对他们挥了挥手。 “首长们等得幸苦了!” 谢凯口里喊着,脸上笑,着跑上去主动把郑宇成、龙耀华等人的手握着摇晃,如同大佬们真的是来迎接他一般。 郑宇成根本顾不得理会谢凯。 看着旁边这架庞大的飞机,问着谢凯:“这是安-225?” 老家伙显然不愿意相信这只是世界上第二大的飞机,还有飞机比这玩意儿还大。 最主要,都特么的是苏联人的! 谢凯自然知道他的心思,知道安-124对郑宇成的冲击很大。 摇了摇头,对他说道,“白叔不是打电话说过么。安-124,安225比这还大,那玩意儿最大起飞重量640吨呢,安124的最大起飞重量才405吨……不过,安-124乘坐起来比安-225舒服得多,至少不用随时担心回掉下来,这玩意飞行的时候只有300多不到400吨,安-225自重加上燃油,背上还背个航天飞机,整体可是超过500吨的重量……” 谢凯是故意向着这些大佬们介绍这些数据的。 看着他们震撼的表情,他很满意。 震撼就对了! 龙耀华的视线不停在安-124跟运-10这两架飞机间来回地打量,他在对比这两架大飞机究竟有多大的差距。 作为国防科工委负责人,他清楚地知道,飞机每提升一个重量级所需要的技术都是翻番的。 他想要通过对比知道中国航空制造业跟苏联的差距有多大。 李明山想着空军装备这飞机,将会产生多大作用。 如果是空投,不运输重型装备,估计一次可以运输一个团的兵力。 多年前空军就提出组建战略空军的构想,因为经费跟国内制造力而无法实施。 这样的飞机,运输359坦克,一次估计也能运输四辆,装甲车数量会更多。 “首长,这飞机怎么样?” 谢凯笑着问龙耀华、李明山跟李明山。 龙耀华看着谢凯,“搞到技术了?“ 谢凯一愣,直接摇头。 大佬真敢想。 “首长,这可是全世界空军装备中,最大军用运输机,安-225,苏联人到现在也只制造了一架,第二架才制造一半……搞到技术没可能,除非苏联人疯了。” 李明山不满地说道,“你小子叫咱们来干嘛?给咱们上眼药,让人闹心?” 看着安-124,再看看旁边的运-10,李明山确实很闹心。 龙耀华同样闹心。 差距太大。 “首长,想不想详细看看这飞机?” 谢凯还没真狂到因为自己做出点成绩就让大佬们来接机的程度,目的不过是想让404基地的领导及军方负责装备的大佬们对国内跟世界顶级技术的差距。 龙耀华和李明山会偶尔出国,很少有看到这种大型军用运输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