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熊宏元等人皱眉不已。 上级首长是来视察工作的,还是只了解红旗集团下属项目情况的? “首长,十号工程进度很快,样机已经组装了部分……”书记李文正提醒领导,不能太偏心了。 十号工程,这可是拿国家经费的。 谢凯跟霍海源等人并没有阻拦。 歼-10的样机越早搞出来,未来性能提升的速度也就越快。 红旗集团下属的航空研发单位,也需要技术基础更好的配套。 “谢凯,咱们这项目难道又有变化?”霍海源见熊宏元等人向两位大佬介绍情况,偷偷落到后面,问谢凯。 从立项开始,这些项目,改变了太多了。 作为总设计师,霍海源都不知道他们未来的目标跟方向,只能不断地改进。 “没有变化,后面这项目可能会交给空军。” “交给空军?空军现在可没有什么经费……”霍海源更是不明白,“到时候项目下马,这之前的工作都白费了。” “资金我们出,管理交给军方,他们可以提供更多的技术人员,能更有效地整合资源。”谢凯简单地说了目的。 霍海源倒也不反对,如果由军方主导,他们项目发展一直面临的缺人问题,就容易得到解决了。 404要解决用人需求,只能从全国各系统中挖人。 现在上面明确表示,不准挖人了。 大学刚毕业分配的年轻人,缺乏经验,首先就得培养,而培养的时间也很长。即使每年有大量毕业生进入到他们404下属的科研单位,可根本跟不上他们发展,越发展,缺人越严重。 很多人毕业没有多长时间,就会独立承担一些工作。 反而导致技术发展的放缓。 “军方会同意?这一直都没见成果。”霍海源有些担心。 谢凯也不知道军方是否会同意。 只要军方接手,他们就可以进一步收缩项目,经费都由红旗集团出了,一些配套项目,军方也不能还让红旗集团自己来搞不是? 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整合国内整个航空制造系统,统一调度,统一发展,共同进步。 这也是最开始谢凯等人的目的。 一家强,不算强。 全国整个领域都发展起来,那才是真的发展起来了。 “十号工程怎么跟超-7这么相似?” 当看到实验车间里面已经有了雏形的歼-10,龙耀华跟李明山等人都有些诧异。 同样的前鸭翼,后面大三角翼,机腹进气口,机头略微向下…… 看起来,就好像单发超-7a放大了一些。 如何不让人诧异? “首长,超-7从立项到战机定型,花的时间很短,很多技术都是用来验证十号工程的。”旁边的总设计师宋大佬笑着解释。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