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首长,不是咱们把脖子伸给别人卡,只有尽快搞出来,试飞,才能验证设计是否合理,然后进一步持续改进,等技术提升上来,让性能更优异。十号工程不像歼7那样,不管怎么改,除非放弃原有的气动外形设计,否则都不会有太大的发展前景,至少是无法符合未来国防需求……”谢凯这话说的非常不客气。 对歼7的改进设计,132厂跟611一直都在持续,哪怕到了谢凯离开那个世界的时候,依然在持续修改。 就像谢凯曾经跟很多网友一样担心的,26个英文字母好像根本就不够歼7这款被誉为中国空中59、拥有强悍生命力的老战机改型使用一样,国内改型实在是太多。 甚至有型号被称之为小歼10,原因无他,外形跟歼10很想,改出来后,就连米高扬都不认识。 可终究,机头进气道哪怕改为机腹进气,依然无法装上先进的雷达。 谢凯提出来过,希望611把更多经历放在对超7项目上,奈何人家不乐意,非得改歼7。 原本一直都存在于歼7生产过程中的质量问题,这几年才真正得到有效的解决。 那又如何呢? 生产出来的歼7即使质量可靠,即使性能经过改进,可依然落后了,按照苏联人的划分,歼7的原型是米格21,经过国内多轮设计修改,最多达到苏联的三代标准,没法跟米格29之类的比。 “歼7有着很大的改进潜力,只要配套能跟上,甚至可以改造得比国际上先进战机不差多少……”屠大佬很不满意地盯着谢凯。 说事情就说事情,扯歼7干什么? 作为总师,自然不希望别人说自己干的工作没用。 “屠总,您误会我的意思了。”谢凯真不是这个意思,转而看向龙耀华等,“首长,美国跟苏联,新一代的隐形战机已经研究了很长时间,甚至已经有型号服役了,如果再因为发动机拖下去,我们差距只会更大……” 国内大多数人都知道跟国际水平的差距。 谁也知道很多装备搞出来就会落后,这都是没办法的,在技术比别人差的时候,只能一步步追上。 龙耀华跟李明山两人同样也清楚这情况。 不然他们也不会来了解情况。 “四余度电传操控系统进度如何了?”李明山转移了话题。 机械操控系统,对先进的战机来说,限制太大了,很难满足性能要求。 四余度操作系统,这是目前世界上主流技术,国内原本没有什么经验,红旗集团以611所的团队为基础,了不少资金跟研究方向,加上传感器等也能小批量,这几年进度不小。 “杨总,你给介绍介绍呗。”谢凯看着年轻的杨总师。 根据历史来,总是没错的。 杨伟作为国内首款隐身战机歼20的总设计师,刚进入611没多久,就被谢凯给忽悠着搞四余度电传操纵系统,现在让他去设计三代机,估计他都不会乐意了。 看着大佬们,还没成长起来的年轻杨大佬一点都没有丝毫紧张。 “四余度电传操控系统,跟原本预计的差距很大,目前超7上已经在使用简单的系统,从各种实验数据来看,还是非常靠谱的……用于地面综合动态实验的铁鸟台目前正在安装,一旦铁鸟台完成,后续研究进度将会更快,在全权限、三轴四余读、数字式的电传操纵系统就可以在这上面进行模拟,进行仿真试验……” “也就是说,快要成功了?”谢凯顿时大喜。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