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怎么样?”面对黄光裕,谢凯没有嘲笑他,而是问预售情况。 “连续两天,全国所有门店预售数量为3973台,远不及预期,主要订单集中在北上广深这几个区域”黄光裕脸色比较难看。 他没想到,每天国美店里几乎有一半的顾客会打听,结果预售订单只有这个数量。 拥有电视机的家庭很多啊。 而且彩电当初在生产的时候,就预留了音频跟录影输入的介面。 “咱们国内的有钱人不应该这么少。”他看着谢凯,有些难以接受现在的事实。 别说一万台,连五千台的预售都没有。 按照这样的情况下去,等到正式上市,每天平均一个店能卖出去三两台都很逆天了。 仓库里面五十万台,得卖多长时间? 所以他才着急。 “不用急,等着就行了。找那些地方电视台,他们会对这样新鲜事物感兴趣的。何况国美的客流量突然多了这么多”谢凯早就有准备。 五十万台,数量并不多。 如果不是对资金挤占太大,加上国光属于红旗集团,砸二十亿进去已经是极限,谢凯会屯至少百万台。 这不是几十年之后新产品不断推陈出新的时代,也不是零库存的时代。 要不然,有再多钱,谢凯也不敢这样玩儿。 何况,保密工作直接采用基地的那一套,研发跟生产分开,甚至每一个核心关键产品都处于受控状态。 “谢总,这事儿基地不能就这样不闻不问,这可是二十亿啊。囤积了五十万台的产品,现在依然在保持每天两千台的生产量”程睿真的有些受不了谢凯了。 国光,在他看来,不仅无法为基地提供更多的资金,现在看来,反而会让基地资金受到严重损失。 谢凯最开始下令生产时,他并不知道这情况。 到现在,基地下属单位业务兼并重组都没完成,何况谢凯还鼓捣成立了技术谘询公司,准备扶持大量上市公司。 这些本来都是无可厚非的。 关键程睿这个负责基地战略规划的人,很多事情不是一开始就知道的。 之所以知道国光的事情,也是因为查账,红旗集团民品事业部下属多了一个国光公司,而且还是花了2700万收购,还没整明白这个,国光的广告就开始铺天盖地了。 “这事情我也没法。你知道,在基地管理的事情上,几乎没有人能限制他。可以限制他的,都没吭声。”谢建国真的很忧桑。 有这样的儿子,他这个当爹的即使天天努力加班,不敢有任何懈怠,都无法消除儿子带来的压力。 基地管理看起来一盘散沙,只有内部的人才明白,谢凯是关键。 谢凯把这盘散沙整合成了铁板一块。 “我去找他!”程睿觉得,没法跟谢凯继续合作下去。 红旗集团继续这样搞下去,早晚会有一天直接就轰然倒塌。 苏联,曾经多强大?那都没了。 红旗集团只是一家单位呢。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