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如同现在,基地要想培养出来一个七级技工,不困难,可七级到八级,那就需要技术工人有着很高的天赋,而且拥有更多的时间干同样的高难度活,再练个十年八年的,就差不多。 八级到九级,那完全是天堑。 除了最开始的一批九级工人,从谢凯冒头,基地就开始注重这方面的培养,可成果非常不理想。 整个基地这么庞大的产能,尤其是红旗机械厂,各个技术工种加起来超过2000人,很多之前级别都不低,最终到现在,仅仅培养出来13名八级工,一名九级工。 这些还都是之前基础就比较好的。 从苏联招聘的,几乎都是这种。 要不就是那些拥有很高潜力,年轻的时候就成为核心技术骨乾的人。 从苏联招聘技术人员,基地有个硬性指标,除非专家级别,否则年龄都不能超过50,掌握核心技术的,可以适当放宽…… “到山上别墅区看看吧。”谢凯看了下面的小区,确实很满意。 配套设施都不错,完全是真正的拎包入住。 连被子什么的都准备齐全了。 餐具等东西,也是特别根据苏联人生活习惯从景德镇特别定制的。 要是不看外面的环境,还以为是到了苏联人的家里。 这还不是普通苏联人,得有一定级别跟地位的苏联人才有的环境。 别墅区跟下面小区,同样也被隔离开来,有路可以直接通上去,但是这些路却无法行车。 “要是住在最上面,这走路,还不得多走好一阵?”谢凯有些无语。 这是一个设计败笔! 以后汽车越来越多呢。 而且基地的这些人,谢凯还准备每家都买一辆汽车。 “你可拉倒吧,也就你这么懒。你忘记了当初为了让技术人员从办公室出来,基地强行要求,所有人每天两次《小苹果》?这样的设计,就是为了让他们多走路!”郑宇成一脸嘚瑟,“如果他们要骑单车,也是没问题的,反正坐车,在这里是不行的。航空航天的专家,在这上面走路到小区门口的公交月台,也不过二十分钟……” 谢凯还真不知道设计初衷是这样的。 要让技术人员从实验室中出来,不是容易的事情。 之前搞了一阵,现在随着时间的推移,基地科研项目越来越多,任务越来越重,那些技术人员不出来,监督的人员也没辙。 上面的苏联别墅区跟小区内部装潢差不多,同样符合苏联风格。 唯独不同的就是房子更大,小花园大小不一,没有种什么名贵花草。 让谢凯震惊的是,所有花园里面都是种着马铃薯! 对,就是马铃薯! 那种基地里面的人都有些厌恶的可以当主食,可以当菜的食物! “这地方,冬天气温太低,外面种花什么的非得冻死。听说苏联人喜欢在花园里面种马铃薯什么的,我们也就帮他们种上了……”郑宇成很是嘚瑟。 “那小区里面,为什么你们不种马铃薯?”谢凯差点一口老血喷出来。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