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对方要技术,自己在404的基础上开发新一代的技术,怎么可能呢? 有源相控阵雷达,404跟长虹投入了太多的精力,不会允许别人来分成果的。 同时,国内如果搞这种的多了,那么最终只会影响到发展。 竞争有利成长? 很多领域,这样说没问题。 可有些领域,并不适合竞争。 重复建设,太过浪费了。 “……” 这个答复,出乎沈飞技术团队的意外。 可也在意料之中。 确实,谈不下去了。 从春风-93演习后,军方各个单位,各种级别的会议,一直在持续。 现在分成两派,一派的意思是要勒紧裤腰带,在各大军区各建设一支诸如蓝军这样的尖刀部队;而另外一派则是反对这样的建设,他们提出,全国经费太紧张,现在的经费,最多花费几年时间,再建一个旅,获得更多数据后,才考虑全军推进建设…… 但是有一点,双方都是一致意见——祁连山的蓝军部队,战斗力超乎他们的想象。 “之前不是都说了,蓝军并不适合目前全军推广?很多装备,仅仅只是勉强能符合蓝军的战术……”谢凯有些无语。 他万万没想到,司徒雷居然全力支持全军每个军区都各建立一支蓝军旅作为军刀部队。 “但是蓝军的作战方式跟理念,超越目前太多。只有扩大规模,研究才能更深入……”司徒雷根本不理会谢凯的反对。 在他看来,谢凯这完全是又要当那啥又要立牌坊。 七个旅的蓝军,对目前已经经费匮乏的404来说,有着多大的作用,不用解释,都知道。 谢凯反对? 太假了。 “首长,您的想法是非常不错的,蓝军确实是未来部队建设发展的雏形,不过有一个问题,军方的经费,能支撑得起蓝军的建设发展吗?即使建设出来,八个蓝军旅,每年的训练经费,需要多少?” 谢凯明白,司徒雷是真的希望推广蓝军的模式。 问题是,现在根本就不适合建设太多。 国内连机械化部队的建设都没有太长时间,直接跳跃到合成化部队,这将会出现很多问题。 至少,通讯指挥等问题,不是那么容易解决的。 听到谢凯问经费的问题,司徒雷顿时不吭声了。 不谈经费,还能继续聊下去。 “既然不适合,为什么你非得要这时候举行这样一场演习?”司徒雷一脸幽怨。 谢凯给他们打开了一扇门,让他们看到门里面的风景后,却又给他们关上了。 谁能乐意? 谢凯脸上的笑容消失,取而代之的则是严肃,“首长,这场演习,一方面是为了展现现代化战争的特点,让国内指挥官们明白什么是高科技信息化战争;另外一方面也是让那些质疑蓝军为什么每年消耗这么军费的人知道为什么……” 当初谢凯促成了蓝军的建设。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