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我个人提供二十亿美元的资金,通过中信银行,成立一个专项资金,利息按照国际上最低的算,贷款给沪东造船厂……” 谢凯手里有多少钱,他自己都不知道。 之前伊拉克战争爆发,国际石油价格疯长,他让齐正山跟西姆莱特提前布局,捞了将近百亿美元。 郑宇成跟汪贵林两人现在的投资速度降低了很多,每年几乎很少投资新公司。 他们大多数工作,就是不断巡视之前投资的各种产业。 一旦有产业跟不上发展,就把手里股份全部转让出去,或则让公司回购。 有些公司发展起来后,想要赎回股权,或则利用大量的资金来稀释投资公司的股权,两人就会疯狂地往里面注资。 结果,到现在,他们投资的公司每年带来的分红跟转手卖出去套现的股权的钱都花不完。 投资国外? 美国有些公司,谢凯倒是想投资。 可一想到美国人的尿性,想要从美国把资金抽调回来,人家随便一个借口,都能冻结。 所以,谢凯几乎很少投资国外的公司。 只让齐正山等人为了操作股市的时候留下一些。 不是他不想去赚那些钱,赚得再多,拿不回来有用? 所以,大部分资金都是投入到国内。 国内未来能发展到很高程度的企业,这年头投资都不需要多少,导致谢凯手里也有大量的现金。 “个人投资?这不太合适吧?”岳林担心地看着谢凯。 之前为了不给人口舌,一直都没有这样干过呢。 “没有什么不合适的。钱太多,花不完,之前我跟郑叔还有汪叔商量过,我们投资搞一些国家比较稀缺的领域,比如人工智能相关的领域,这笔钱,利用这样的方式转移回来……” 谢凯在跟刘老谈过后,充分分析了可行性,才做出这样的决定。 “我这些钱留着也没用,国外投资有浩华国际等,就差不多了。在人工智能相关领域,国家没有足够的资金投资,民营企业大多数又不愿意去忍受那么长的资金回收周期……” 谢凯做出了解释。 可没人认为他真的是钱多了没地方花。 只认为谢凯这是用个人的资金补贴基地的发展。 “那各种合同一定要做好。免得到时候有人拿这样的事情做文章。”谢建国有些担心。 “没事儿呢,爸,咱们要做的,就是让国家科技发展更快。我这平时也不怎么花钱……”谢凯这是说的实话。 房地产很火爆,但是他却没有投资这个领域。 “要是所有人都像你,咱们国家的技术发展会更快,国家资金不够照顾所有领域,有些技术需求高,投资成本高的空白区域却没人投资……”岳林叹了口气。 事情就这样说定了。 瓦良格号拖回来后,将会跟大毛方面的专家共同讨论,确定改建方案。 “要是最后大毛不要了怎么办?那边的意思,各种设备,到时候他们不要了,人家找的是沪东船厂……” 原本没有开口的李庆明担心地问谢凯。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