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诗仙大文豪?-《总有奸人想害朕》
第(3/3)页
“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
有大唐第一才女之称的上官婉儿听到他这个不学无术的昏君吟出这么一首精妙绝伦的七言诗,花容掠过一丝惊愕之色,直直的瞧着他问道,“这是谁的诗?!”
杨耀见李白的《少年行》果然令上官婉儿刮目相看,那,哥这个大文豪是当定了,必须要震得你这死丫头娇躯乱颤哇!
杨耀索性在上官婉儿面前装起了文豪、诗仙,得意洋洋的道,“婉儿,这是我刚才诗兴大发,随口所做。这种诗算是我的诗里最普通的啦!要不,我再给婉儿来一首前日才做好的《长恨歌》?!”
上官婉儿却没有杨耀意料中的倾慕和折服,只是鄙夷的瞥过他一眼,“吹牛!这首诗里的金市是长安城的西市,描写的是长安酒肆,哪里是洛阳酒肆?明明是偷别人的诗,无耻之极!”
唐朝,是诗的年代,更是选材的标准之一,寒门学子凭一首好诗就能登龙门。更有如张继这种仅凭一首《枫桥夜泊》就能流传千年,经久不衰的诗人。
所以唐朝人对好诗,甚至是对诗中好句归属权的争夺,也是异常的激烈。当朝诗人宋之问,其外甥刘希夷的一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颇有妙处,想占为己有。因其外甥不从,宋之问就用土袋将之压死。
这还是因宋之问此人名气太大,而且名声太臭,被公开的一个例子。在黑暗中还不知有多少这种因诗杀人的罪恶在进行,只是真相早已掩盖在历史的尘埃里罢了。
他这种偷诗据为己有的恶劣行径,历来被大唐文学圈内人士所不齿。上官婉儿鄙夷他是无耻之极,也在情理之中。
杨耀的文豪、诗仙身份这么快就被打回了原形,未曾想上官婉儿对诗词的造诣确实不俗,一听便能找到诗里的不应景之处,想凭几句诗就骗过她装大文豪,那是痴人说梦!
看来这个文豪诗仙不能胡乱冒充,不然随时会露馅儿的。
正在杨耀尴尬的时候,食肆的伙计端来了三人点的小吃,摆了满满的一案几。
杨耀嘿嘿一笑道,“王德,婉儿,来,来!”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