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五章 杨曙-《苏厨》


    第(2/3)页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

    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

    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

    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

    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

    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

    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

    如有不由此者,在埶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文中其实是将大同置于小康之上,从表面上看,似乎也的确很有道理。

    而理学思潮,却第一次提出了一个问题,大同,真的可以在今世重现吗?

    苏油如今也算是思想家,在他的启发和带领下,如今的理学一宗认为,“大同”,是一个数学里“绝对”的概念,可以无限趋近,但永远不能达到。

    而使社会无限趋近“大同”的,是“小康”所论的制度和方法。

    是以“大同”为理念,制定出来的人类应当共同遵守的礼法和典章;

    是以“大同”为理念,从启蒙到成人的一套伦理教育过程;

    是以“大同”为理念,从乡野到朝堂,构建起来的一套社会结构模式。

    “大同”,其实就是“内圣”,是宗旨,是追求,是一个人对于自身品质修养的最高标准,是一个儒家思想继承者最高远的志向。

    “小康”,其实就是“外王”,是一个人对外与人相处,行为做事应当遵循的方式和方法,是一个儒家思想继承者,在实践中践行大同理念的体现。

    两者是一种内部的矛盾统一,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内圣者一样会用兵,立法,以外王为手段,去推行政治制度。

    原因就在于“大道既隐”,大同的产生条件,已经不存在了。

    一个以儒家思想武装自己的人,他的内心应该是具备“大同之心”的,而他的行为,则体现为“小康之行”。

    或者反过来说,不以血裔民族为标准,能这样践行的人,才是真正的儒家。

    这就从理论上解释了李常杰和苏油的区别,也解释了两者在战争中的正义性和非正义性,解决了交趾学子们思想上的矛盾和苦闷,给了他们武装头脑的思想武器。

    这是理学成熟的思想体系在交趾的牛刀小试,苏油引经据典,声情并茂,让一干学子听得如痴如醉。

    苏油没有将儒家说得多么高大,而是给学子们指出了一条道路,一套方法论,而且是一条切实可行,能够一步步达到的方法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