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问题-《苏厨》


    第(2/3)页

    等到功成名就之后,范仲淹为从来没有对自己帮助过一文钱的范家族人,置办了两千亩族田,并且告诉他们,自己之所以要这么做,只是希望自己的族人,永远不要体会那种寄人篱下的滋味。

    韩家乃是大族,加上历朝皇帝赏赐,地方任官,这么多年下来,韩家的地在相州,那是占地极广,用阡陌纵横来形容也不为过。

    宋朝国家所属的土地,也就是官田,其实如今还很多,因此并不抑制兼并。

    而且苏油也认为,如果土地上的赋税能够被国家实打实收取得到手,那么对于国家来说,土地的所有者是谁,问题其实并不大。

    至于无地人口,那就多想办法。

    比如移民,荆湖南海甚至新宋洲;

    还有产业结构调整,工业商业服务业,让无地人口有更多选择;

    比如精耕细作,以人力成本为代价,提高单位面积土地的产出,让少地的自由民得到足够的利益,让大地主们因人力成本的无形加剧而负担沉重。

    办法有很多,但是想要在北方施行,苏油想要告诉韩家这样的大地主阶层,告诉他们即将到来的转变,提醒他们吃相不要那么难看,得知道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考虑了一下怎么斟酌语言,苏油问道:“王公在郓州的举措,世兄可有听闻?”

    王克臣到了郓州,连续办了几件大事。

    第一步就是遣程杲带州丁围了梁山泊,然后程杲又遣程岳上山,招安匪首。

    程家兄弟在河北的大名,就跟《水浒传》里边的卢俊义和晁盖差不多,于是大家喝了一台酒水,开开心心地下山见王克臣。

    王克臣好生劝慰,该回家的回家,该安家的安家,梁山泊周围“盗匪”们开辟的农田,直接分配给被招安的“盗匪”们,结果郓州城多了八百自耕农,官府籍册上多了近两万亩耕地。

    人家“盗匪”们开荒种地的能力,好像比大宋厢军强多了!

    结果就是王克臣治郓州,到任伊始接连建树。

    剿匪是一功,人口增长是一功,开荒是一功。

    害得老王给苏油的信里边连称惶恐,明润我这还啥都没做啊,怎么就莫名其妙先立了三件功劳呢?

    苏油收到信件之后也是哭笑不得,这尼玛,设官还不如无官,难怪汉初要行黄老之制呢。

    其实宋代很多的所谓“起义”,都是类似的性质。

    这事情换另一个官员来操作,极大的可能就是疯狂剿匪,企图将“盗匪”们开垦的两万亩耕地私吞。

    然后还有更大的可能打不过人家,呵呵呵……《水浒传》就真正的上演了。

    王克臣是勋贵里边的异类,不差钱,还是正牌进士出身,又属于文官系列。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