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四十二章 五台山-《苏厨》


    第(2/3)页

    ……

    五台山,自唐代时就已经成了佛教圣地,文殊道场。

    经过后周辟佛运动,五台山一度衰败了下来。

    大宋立国之时,太宗刚刚平晋,就在太原平晋寺,诏见了五台山鹿泉寺沙门睿谏,且询问了台山兴建之由,又赐予许多财物,令建太平兴国寺。

    下诏“五台深林大谷,禅倡幽栖,尽蠲税赋。”

    太平兴国五年,太宗又诏修五台真容、华严、寿宁、兴国、竹林、金阁、法华、秘密、灵境、大贤十寺。

    太平兴国七年,十寺修建完毕,赐鹿泉寺为太平兴国寺。

    从此之后,五台山寺庙“雕梁榱栋,焕然一新”,佛教开始重新昌盛。

    景德四年,真宗敕五台山真容院建重阁,设文殊像,又赐额“奉真阁”。其“绮焕殊丽,映曜林谷”,盛极一时。

    到了如今,五台山共有寺庙七十三座,几乎便恢复了唐代规模。

    真容寺里,一名中年儒生正与自己的妻子一起,欣赏精美的文殊造像。

    殿阁左右两壁上雕有三头六臂的准提佛母和八臂的摩利支天像。

    佛母前双手合十,后上双手各捧日、月,后下两手左持镜右握才印,才印上刻“仙佛同宗“四字。

    支天八臂各手分执日、月、玲、标、绳等法器,与佛母遥相对应,横眉怒目。

    大殿后壁,塑有多变的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活泼可爱,与两侧的佛母和支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大殿中间,端坐着驾乘狮子的文殊菩萨。

    菩萨顶结五髻,代表着文殊菩萨的五种智慧:大圆镜智,妙观察智,平等性智,成所作智,法界体性智;

    以及五方佛:东方阿閦佛,西方阿弥陀佛,南方宝生佛,北方不空成就佛,中央毗卢遮那佛。

    一手持手持如意,象征智慧成就。另一手持经典,代表智慧的思维。

    座下狮子,表示威严猛厉、所向披靡、无坚不摧、战无不胜。

    这个大殿虽然远处河北,但是工艺却是顶级的宫廷内将作的手艺,除了规模小一些,其精美程度,丝毫不比大相国寺的大雄宝殿三圣像稍差。

    那读书人看着庄严精美的菩萨造像:“世人心里,如何是佛?”

    那妻子挽着自家夫君的胳膊,微笑道:“当年你不是说无佛吗?”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