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零一章 潜移默化-《苏厨》


    第(2/3)页

    苏油早在两个月前,就已经遍洒下了英雄帖,诚邀各路学阀来京师大学堂当然讲师。

    士大夫功名,立德、立功、立言。

    立功需要倚仗仕途才容易得到,不过立德,立言不需要!

    在苏油给他们的信里边,这个地方,以后就是大宋文萃之地,各位大佬赶紧来抢地盘啊!

    位置很多,文学院、史学院、经哲学院、数学院、天文学院、地理学院、物理学院、化学院、医学院、农学院、美术学院、音乐学院。

    身有官职的那一帮子还在犹豫,但是很多打酱油的小官和一般身份的平民一点压力都没有,毕竟学院属于皇家,一个研究员,工资都给得比州官还高。

    文学院、史学院、经哲学院不好弄,因为这三路大佬,一般都还是高官,苏油采用在京官员客座轮流讲学制。

    除此之外还有在民间卓有声誉的学者和词人常驻,比如唐淹、贺铸、晏几道。

    文学院的院长是苏轼。

    这个真不是苏油特意安排,真是出于照顾民间呼声的不得已。

    苏轼已经成了中书舍人,仍赐金紫,而且是免试入职。

    按故事,凡是文事优长的人才,才能选进中书舍人,而且必须通过舍人试。

    熙宁元年,苏油进中书舍人,虽然只是贴职,仅仅是为了在赵顼需要参谋时有“职责在身”,都经历了严格的考试,交了二十几篇呈文,走了一通过场才得到。

    这个职位非常紧要,属于天子近臣,是天子储备宰相人才的地方。

    其职责看是秉承皇帝和中书的意见写写文章,其实要负责对皇帝解释学问、政务,引导皇帝与政事堂达成一致意见,参与制定国策,最后将国策大略,即“词头”,变成华美文字即“敕诰”,颁布天下。

    神宗朝起,中书舍人也具备了封还词头的权力。

    因此这个职位对政治素养和文学修为的要求,非常高。

    到了苏轼这里,太皇太后看到司马光拟进的中书舍人待考人才,就问了一句:“苏轼也需要考试吗?”

    司马光想起了这娃“三杀三宥”的前科,自问文学修为差了欧阳修不止一帽子,看了看吕公著:“要不,就不考了吧?”

    吕公著想了下改卷难度,也点头:“老臣也觉得,苏轼这样的人才,已经用不着考试了。”

    于是苏轼打破了有宋一朝成例,直接免试成了中书舍人。

    这要是换做别人,见狗乱撒尿都要弹劾一把的台谏早就闹开了,然而这次,愣是一点反对声音都没有。

    大苏进中书舍人了?好好好,咱整首诗贺一贺吧!

    实在没天理,但是牛人之所以叫牛人,就是牛得没天理。

    古文用典非常繁多,哪怕是中书舍人,也记不完全部典故,因此中书舍人赴任,一般都要携带典故辞典,韵部词典等工具书籍。

    苏轼不用,直接带了一盒“诸葛笔”就上任了,因为他认为官家提供的纸墨都是上乘,就毛笔不尽人意,需要自带。

    但是人家大苏真的没有装逼,而是真实的不需要,出手文章就可观。

    人还是一样的耿直,还是一样喜爱调笑,五年放逐的年月,竟然都被狗吃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