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九十四章 吴家庄-《苏厨》


    第(2/3)页

    吴家庄的格局就不一般,虽然没有土墙,却也有沟壕,村里五十来户人家,主要是吴家家族,也有当时一起过来的陕西移民,以及朝廷安置的部分河北移民家庭。

    主要公议的场所还是在吴家的祠堂,关键是祠堂的左边,却建有一所私学,而且规模不小,足可以容纳两百人。

    这就是让庄上的所有孩子都要读书了,可比好多豪门望族家的私学还要大。

    苏油问道:“辛娘你亲自授课?”

    辛娘说道:“理工之学的先生是从相州延请过来的,其余的,我都能教。”

    也是,这位可是现编戏剧都能骂走夏军的人物,文科的东西难不住她。

    苏油又打听了生源构成,才知道却不光光是吴家庄,就连四里八乡的孩子都来这个学校学习,两百人的学校还不够容纳,辛娘准备再请几个先生,效仿理工学院的编制,分班分年级授课。

    苏油不禁对辛娘再度刮目相看,说道:“我那里有一份学校建设的纲要,早知辛娘有此志向,我这次就给你带过来了,下次吧,等你看过之后,必然会有所心得。”

    辛娘喜道:“那可真是太好了。”

    来到祠堂拜祭了吴家祖宗,大家坐下叙话。

    吴存之将周围几个庄子的里正、族长都叫了过来,看得出来他在这一带的威望颇高,几个里正族长与他都非常熟悉,一听介绍,才知道都是弓箭社的成员。

    苏油关心的是河北的农业产业结构,跟大家拉家常,顺带了解情况。

    从元丰年开始,黄河被按在和北流河道里,包括河北其余几条干流,都被河渠司整治过,这几年虽然还是有灾情,但是都在可控的范围。

    这里边土豆的功劳可就大了。

    土豆自打来到大宋,在农学院有方向性的花药离体培养法下,已经搞出了四倍体,个头比东胜州那边的祖宗已经大了不止一倍,普遍达到了鸡蛋的大小。

    跟后世没法比,但是也已经是亩产七八百斤的高产作物了。

    辛娘从陕西过来,路过汴京城的时候什么都没有买,就买了一套《农书》。

    《农书》的前身是苏油主持编纂的《西南农书》,之后一路收纳了陕西、两浙、荆湖、南海、到现在还有了《海外部》,成了农业方面的科普型著作。

    辛娘在河北安定下来后,每年都要托人去汴京订购,并且将之用于生产实践。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