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习武-《灰色王冠》


    第(3/3)页

    以虎形为例,虎形所针对是双手与双臂的力量,通过短距离的爆发力打击出惊人的力量从而制服对手。而猴则是锻炼的全身各个小肌肉群以及局部肌肉,达到类似跑酷运动员那样能在极端地形下奔跑纵跃的本事。鼍实际上就是鳄鱼,练的是能在水面上漂浮以及搏杀的本事。鸡和马都属于腿法,马偏向于静态模式下的后蹬和侧踢,而鸡则是运动状态下的前蹬腿及鞭腿,这类腿法在泰拳中也有展现。鹰更多是高处的扑击,讲究伏击状态下居高临下的一击必杀。蛇属于身法一类,讲究贴身状态下的闪避与快准狠的攻击。熊练的是腰力,在扭打僵持状态下以腰为轴的力量压制。鹞、燕、鹘都属于轻身功夫,到了后期更需要灵力配合才能施展出来,属于制空手段。而龙则是作为所有其他十一形的综合体,威力最大,最为全面。

    先辈们对这十二形的修炼,基本都是长期观察动物在原始状态下的一举一动,先模仿形,再取其意。但林修远却觉得这种方式太过落后,明明是人,为什么要学动物的生活状态。在他看来,既然剖析出虎形练的是双臂以及双手的力量,那么只要研究出老虎攻击时的运动原理以及肌肉运动幅度就可以了。

    打开电脑,在网上找了几段老虎捕食和搏斗的视频仔细观察后,林修远发现老虎的双臂确实力量惊人。相比狮子,老虎的后腿力量更足,站起后的高度远远超过狮子,另外狮子只能做到单掌拍击,而老虎却可以做到在瞬间内双掌连续组合拳打击,其每一掌都能达到1400磅的力,在短途奔袭后扑击状态下的最强一击甚至能够达到一吨的力量。

    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出,老虎双掌攻击的基本力量就是自身体重的三倍以上,有了速度加成后再算上体重所构成的冲击力,那么力量可以达到自身体重的五到六倍。假如算到每立方厘米压力那就更恐怖了,起始数据就是每立方厘米2吨左右的力,有了速度和体重的加成后这个数值还会更高。不过实际上这个数据会受到受力面积的影响而大幅度降低,就如老虎打一颗鸡蛋大小的橡胶球所造成的力量和打在一面盾牌上,受力方所受到压力会完全不同一样。

    对比老虎,以人类重量级拳王为例,体重在100到150公斤左右的重量级拳王,一拳的力量基本都是在150到200公斤左右,在折合体重及距离构成的机械动能后,每立方厘米的最高纪录也能够达到2000磅,将近一吨左右压力。

    分析数据后得到的结论就是老虎的肌肉力量基本是人类极限状态下的2倍左右,但绝大多数人就如林修远,他的力量距离人类极限状态简直就相差了十万八千里。对比将双臂锻炼到极致的重量级拳王,他们所能达到的力量甚至可以是林修远的三到四倍。

    肌肉这种东西不是一天能够练就的,必须通过艰苦的千锤百炼才能一步步的增强肌肉力量。但通过分析老虎的发力技巧,以及观察老虎扑击时前肢的肌肉运动,林修远发现相比人类的重量级拳王,老虎挥掌时的运动距离更短、幅度更小,这会让机械能存储不够充足,缺乏挥拳时的机械能加成,但这种运动状态下的发力更为集中,肌肉的力量几乎没有一丝一毫的浪费。

    打个比方的话,就如一个长期练健美的运动员,他的上臂围度完全可以媲美自己的小腿。但是当他举着一个50公斤的哑铃做运动时,会显得极为费力。而每个人的脚尖轻轻一掂就能举起整个人的体重,其肌肉力的运用效率远高上臂。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其实是力矩在其中起到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小腿由于运动幅度较小,运动轨迹更趋向于单向力,所以肌肉力量更为集中,力没有太多的浪费。而上臂运动幅度范围更大,但是肌肉激发的力却在运动过程中浪费了太多,导致真正作用到物体上的力远远小于肌肉本身激发的力量。

    弄明白了原理后,林修远立即就理解了古人为什么要先模仿老虎的行为才能练好虎形了。这是通过在模仿的过程中摸索老虎的发力技巧,寻找到一个最合适自己体型的力矩,然后通过这种固化的力矩,再强化自己的手指强度,最高限度的将自己出击时的力量集中,打出类似于虎爪一般的攻击力。

    林修远没办法在短时间内迅速提升自己的肌肉力量,但是学习这种发力技巧以及攻击方式却是可以速成的。精通人体构造以及肌肉运动原理的他没必要像古人一样通过模仿和摸索来寻找出最适合自己体型的力矩,通过公式计算以及对自己身高、胸围、臂展的测量,一组短摆拳的运动轨迹很清晰的呈现了出来。

    对于凡人来说,就算知道了最适合自己发力的力矩,想要完全按照力矩来发力,也需要漫长时间的练习。但林修远是开启了天眼的超凡者,他将灵力灌输到双臂,在天眼的控制下,他就可以精确的控制身体的每一块肌肉、每一个动作。

    生疏的测试了几次之后,林修远很快的开始熟练起来,双臂挥舞的速度越来越快。慢慢的,呼呼的风声开始在房间中响起。

    当林修远熟悉了虎形双臂挥舞时的力矩,开始将灵力凝聚于指尖,模仿出虎爪的尖锐,他挥舞双掌时亮起的绚丽光影就开始令人望而生畏,全力施展时,那透指而出的锋锐仿佛刀片一般锋利,轻易便可在四周的墙壁上留下深深的切口。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