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李治望着徐齐霖的背影,若有所思,心不在焉地答道:“他是徐充容的弟弟。” “徐惠的弟弟很了不起嘛?”李欣不忿道:“薄有微功便如此自大,还不是靠了其姐……” 李欣欲言又止,也意识到议论爷爷的嫔妃有些无理。 李治摇了摇头,说道:“徐充容才华出众,徐小郎却不以此见长。只是,吾曾听父皇说过,这徐小郎才堪大用,只欠雕琢。” 李欣张了张嘴,不敢再乱说话。既是皇爷爷赞赏的,多半是有才的。就算无才,也不能乱讲,那岂不是说皇爷爷无识人之明? 此时,李二陛下和马大秘在千秋殿正在讨论徐齐霖所提的四管齐下。 严查户籍、丈量田地;寻罪名、取消门荫。在目前江山稳固、社会安定的大前提下,这两条建议是很好实施的。 重进士、轻明经;开制科、选人才。这两条都涉及到科举,具体实施的时机,还要斟酌而定。 “糊名、誊写、锁院这几项措施已开始准备,明年便可施行。”马大秘思索着说道:“重进士、轻明经,微臣以为最早亦当于后年;开制科,便要看朝廷需要何等人才。” 李二陛下微微颌首,说道:“造纸或可于今年成功,印书嘛,却至少要两三年方可小成。还有这图书馆,也不是短时间内能建起来的。” 马大秘自然知道朝廷的财政情况,若要完成这诸多工作,确实有些困难。 沉吟了一下,马大秘试探着说道:“或可让新晋致果校尉想想办法,他的思路独特,微臣不及也。” 李二陛下看了马大秘一眼,笑道:“那小子是个滑头,无利不起早,朕怕封赏不起啊!” 马大秘知道这是玩笑之语,笑着说道:“陛下富有四海,还奖赏不起一个孩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