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环彀之诸臣,八斗不如矣!-《贞观太上皇》
第(2/3)页
某有恩于马周,你只要点明是某让你来的,说有让他宰天下的机会,他定会从之。
龙门县的薛礼,某虽然没有见过面,但其兵法造诣不亚于李药师,但他是寒门,缺少如韩擒虎这样一个人前去提携他。你乃天生贵胄……”
说到此,李渊抚着额头,想了想再说道:“得此文武相助,恪儿你……活下来的机会总归能大些。”
看着太上皇远去的背影,李恪心情翻涌。
活?到底是什么意思?
他的目光触及东北角,那里是……玄武门。
………
两仪殿旁的偏殿。
李世民和几位宰相分别坐在胡凳上,此时不是上朝,也不必遵循古人之礼,坐着总比跪坐要舒服的多,尤其是对高士廉和萧瑀这两位年岁颇大的宰相来说。
当然,此时的胡凳可比几年前要更加舒适,样子更像极了后世的太师椅,据说此胡凳是从医学院流传出来的。
“中郎将常何怎么会写出这样的文章?虽然比起其他案卷要平凡一些,但也不是他一个大老粗能写出来的,登记在册。”李世民哑口失笑,对着在一旁服侍的王振说道。
“此次考题陛下着实出的怪了一些,纵然再是满腹才学的儒生,也难以揣摩圣意,故辞藻虽然华丽,但食之无味,恰如鸡肋。”房玄龄抚须,摇头浅笑,随手将一份案卷扔进废纸篓。
参加宴席的有几百名朝臣,凭靠皇帝一人纵然能审阅完毕,但费的精力着实太大,便让众位宰相一同代劳。
“这是……”杜如晦突然拿起一张案卷,细心的审阅片刻,便用手有节拍的叩着案牍,长久叹曰:“此真乃嗟叹之言,非胸襟广大者不可为之。”
说罢,在诸人看向他的时候,他向案卷最右边看去,发现了东宫的印戳。
“太子果然才华横溢,当年的曹子建想来也不过如此吧!”
听到这句评论,李世民也坐不住了,走到杜如晦的身边,从案牍上轻轻拿起李承乾的案卷。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