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秦龙盾-《古董除岁师》
第(3/3)页
龙纹是青铜器纹饰之一。又称为“夔纹”或“夔龙纹”。
龙是古代神州传说中的动物。一般反映其正面图像,都是以鼻为中线,两旁置目,体躯向两侧延伸。若以其侧面作图像,则成一长体躯与一爪。根据龙纹的结体大致可分为爬行龙纹卷龙纹交龙纹两头龙纹和双体龙纹等几种。
而这面青铜器上的花纹与何洛学习的龙纹有相似,但又不尽相似。他想着自己记得的龙纹,与眼前的器上的纹进行头鼻身爪等对比,眼前的要说是龙纹,它明显身体比何洛所知的龙纹要细要长,同时比及传统的龙纹,线条更游动灵活,身体是弯曲摆动的模样,尾部也不如一般龙纹肥大,而如流云,从而让其雕刻的动物更显得生动生机。
这样的雕纹让何洛想到一个词:飞龙在天。
如果这是变相的夔龙纹,那就很好断代了。
龙纹的雏形最早见于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物中殷商时期龙身呈璜状,玦形或璧形,还有圆雕的龙,圆雕龙前足着地,长尾盘卷,眼如臣口微张,圆雕龙还露牙齿脑后紧贴颈部有倒伏状的蘑菇形角,有的背部还长出嵴齿身体满饰单钩,双钩或阳线的云雷纹,方菱纹或重环纹。
西周时期的龙纹形式主要有三种装饰在玉璜上和各种形状的佩饰上的龙纹。有单身龙,更多见的是二龙,龙与凤或龙与人合体的造型,眼多臣,上唇上卷,张口吐出下卷的长舌,额上突出一个似大括号形的小尖头,后有一绺上飘的鬃毛,亦可视为角或耳。采用大斜刀或大斜刀与阴线相结合的线条来表现纹饰。龙基本为侧视的片状雕,尚未见圆雕的龙。
春秋时期则多通过镂空技法修饰造型,突显龙身,变化多样文饰为寄生同体的双钩或浅浮雕的虺龙纹已不见臣字眼和蘑菇形角,出现云形耳战国时期龙的共同时代特征是:龙纹造型大多为片状,制作技法大量使用镂空,使龙体造型刚劲秀美,变化多姿。龙身上装饰云谷相杂纹,谷纹或连线谷纹,并在一些空白部位装饰水滴纹,纽丝纹,花蕾纹或二字纹等。玉龙多装饰在组佩饰的组件上,并多见相同的器型成对出现。
春秋战国时的龙多杏仁眼,身似四足兽形或随器体而变形龙头似马头,额头凸出一尖角,脑后有云形耳和飘带形长角,龙口大张,上唇上卷,下唇下卷,似斧形或鱼尾形,有的口露利牙,个别的还吐舌,龙纹多以透雕结合细阴线刻的技法来表现。
而秦汉以来,龙的形态基本定形,头角四爪及尾均具备鲜明的特征,身躯由短而粗变为修长而柔细。
南北朝以后,龙的形象更加复杂丰富,头部增大双角耸立项部和颏部鬣须加长,身躯扭曲,富于变化。唐宋时期,龙的造型趋于完善,并开始走向程式化。封建统治者将龙定为至尊至贵的代表。明清时期是龙纹最后定型阶段,龙的外形增强威猛华贵和狞厉的特性。其基本形象以“三停九似”为标准:自首至膊,自膊至腰,自腰至尾是为“三停”,从总体上规定了龙的布局;“九似”是角似鹿头似驼眼似鬼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从局部规定了龙的具体形象,从而具备了完整的结构。
眼前的这青铜器形似盾,龙如飞腾,各方面来看都是秦汉时期的特征,何洛对比完龙纹,心下有了计较。
——这八成是面秦代龙盾。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