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章 收集资料-《电影教师》
第(3/3)页
张婧初在知道这事后也很生气,尽管她提名了最佳女主角,不过她并不在乎:“不就一个破金马奖嘛,谁稀罕啊,我们不去了!”
张然笑着道:“我不去是因为有更重要的事,懒得跟他们计较,不然我肯定会去,然后故意接受采访,恶心死他们。你该去的还是要去,如果能获奖的话,你上台帮我领奖,然后把这事说出来,看他们怎么收场!”
张婧初担心地道:“不会惹什么麻烦吧?”
张然笑道:“能惹什么麻烦?五年不准赴台而已。难道我们还稀罕去吗?”
下午,张然坐上了前往南京的飞机。这次他到南京除了将那4盒录像带送到纪念馆,他还要拜访一些专家和学者,探寻张纯如1995年在南京后的经历,这是电影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第二天早上,张然来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找到朱成山馆长的办公室。
朱成山从张然手里接过4盒录像带,深深叹了一口气:“多好的姑娘啊,怎么就这么走了!”
张然也深深的叹了一口气:“朱馆长,这次过来除了送这4盒录像带,还有一件事想要拜托你。我想拍一部关于张纯如的电影,纪念这位了不起的女子,同时,从另外一个角度讲诉南京大屠杀,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个事!”
朱成山听到这话非常高兴:“长时间以来,西方国家只知道纳粹屠杀犹太人,不知道侵华日军在二战中曾经疯狂地屠杀中国人。国际舆论只谴责纳粹在二战中的暴行,很少抨击日本军国主义在二战中的暴行。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自二战胜利以来的几十年光阴中,在西方主流社会中有关日军侵华史实的宣传太少,声音太弱。如果我们能够有《辛德勒的名单》这样的电影,如果我们能够在国际上发声,日本右翼怎么可能这么猖狂!”
张然用作保证的语气道:“我不敢说自己能拍出《辛德勒的名单》那样的电影,但我会竭尽全力,拍出一部经得起考验的电影,在全球发行。这也是张纯如的遗愿!”
朱成山看着张然,想起了自己第一次见张纯如时的情形,同样是27岁,同样坚定而锐利的眼神。他就讲了起来,他第一次见到张纯如是在95年8月9日。当时他看着眼前时年27岁、漂亮但不会说汉语的张纯如,既为她的勇气而高兴,又不禁担心,这么年轻柔弱的女子,能否写好有分量的南京大屠杀作品?
眼光锐利的张纯如似乎看出了朱成山的顾虑,把一本她当时以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为主题的作品《蚕丝》递给了朱成山,看到眼前这部厚似砖头、文字庄重、考证严谨的著作,朱成山的疑问一扫而光,随之取代的是感动。
朱成山当即表示将全力支持她,他不仅赠送给她全套的馆藏资料,而且,考虑到张纯如对南京大屠杀史料了解甚少,朱成山开了一长串的建议名单。
九年后的现在,张然获得了相同的待遇。朱馆长赠送给张然全套的馆藏资料,同时将几位在南京为张纯如提供帮助的专家,以及录像带中九位幸存者的地址告诉了张然。
按照朱馆长的指引,张然找到了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王卫星和行政学院杨夏鸣教授,当初就是他们协助张纯如调查搜集资料的。张纯如在南京总共呆了25天。时间非常紧张,他们几个分头进行工作,王卫星收集整理资料,杨夏鸣陪同张纯如采访幸存者,采访工作结束后,再进行翻译。
在两位专家的回忆下,电影最重要的部分,张纯如在南京的经历在张然的脑子里慢慢清晰。
就在张然忙着收集资料的同时,第41届金马奖开幕了。(未完待续。)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