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作梗-《1984之狂潮》
第(2/3)页
说到这里,就再重复一遍,以便加深印象。在这个年代,离婚很难,特别难,几乎不被社会接受。但有三种情况太常见,也是当时婚姻的三大杀手,那就是:知青回城;考上大学;出国留学。到最后,导致整个社会对这样的离婚都已经习以为常。应该明白了吧?在这个“故事”中,一下子就占去其中两条!
打个比方:如果赵霞出国几年,荆建就找组织思想汇报,说什么断了联系,要求离婚什么的,组织上基本会立刻批准,并且会获得整个社会的同情。这并不是什么笑话。一纸文件能让你已婚,一纸文件同样能让你离婚。别提什么《婚姻法》,抵得过组织开具的一张红头文件吗?
这也就是为什么,周梅会做媒,而楚玥婷也会毫无顾忌的与荆建恋爱,因为整个社会舆论,都已经完全站在荆建这边。出国了,分手是寻常,没分手倒是稀罕,而且出国前还大吵大闹?这已经算是离婚的铁证!
当然,如果荆建不主动提出,组织上也不会主动开具文件,毕竟清官难断家务事,没人会沾手这样的麻烦事。但恰巧,荆建与赵霞又是事实婚姻,说实话,对如何离婚真不太懂,更不了解事实婚姻的离婚程序。荆建还天真的以为,事实的分手,那就了断干净了。哎,此乃命也!
一句话,无论是道德层面,还是当时的法律、社会舆论,荆建与楚玥婷的恋爱都无可指责。离婚了,还不允许寻找新的爱情吗?
好吧,普法教育任重道远,落后的通讯更是害死人。一个电话就能解决的问题,却因为缺乏交流,两人的误会变得越来越深。而且在无意之中,赵霞就很无辜的成为了一个千夫所指的唾弃对象。
就是这样,赵霞很无辜、很委屈,而卫蓉这些闺蜜们当然也很委屈,很抱不平。她们是多少了解一些内情的,因此就认为,这是荆建反咬一口,恶人先告状,把脏水全都泼在赵霞身上……,反正一句话,不赞同赵霞与荆建复合。重点注意:这里的“复合”两字,因为卫蓉她们同样认为,荆建与赵霞之间已经断了。
因此,接到赵霞的信以后,卫蓉她们添油加醋的把情况告诉给了赵霞,并且表明自己态度,绝不愿意两人藕断丝连,再被荆建这个“负心郎”给欺骗。
毫无疑问,自己突然变得名声扫地,就宛如是晴天霹雳,让赵霞一下子懵了。随后那几个月,她的心情可以想象,不提如何走出这段心路历程,反正在大半年之后,出乎卫蓉她们的意料,赵霞居然再次下定决心,依然想与荆建恢复联系。
同样是托付闺蜜传话,而这一次,就只托付给了卫蓉一人。毕竟之前已经很难堪,赵霞也害怕再流传出什么不好的留言。
然而到了此时,卫蓉等闺蜜已经发现,荆建与楚玥婷似乎恋爱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