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岳鹏飞伸手将嘴上的薯条嘎巴嘎巴吃掉,从后视镜里看到孙浩脸上的不耐烦,不由叫起了天屈:“孙教授,你讲点道理好不好,我知道你肺不好我就不在你面前抽烟了,但是吃根薯条解解瘾您就别瞪我了。” “我问你具体情况。”孙浩追问了一句。 岳鹏飞收敛表情:“您真要知道?您是科学家。” 孙浩静静点了点头。 岳鹏飞敲了敲方向盘:“具体情况不清楚,但是受灾面积前所未有的大,至少有几个省的电力通讯设备都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据说很多发电站都出了问题,但是因为通讯缘故,我们几乎倒退回了七八十年前的通讯水平,只能依靠实体的图像文字进行信息的汇总,所以各方面的总计结果还没有出来。” 这个男人看着眼前混乱的景象,沉默地给出了结论:“总之非常不容乐观。” “现在没有人知道太阳风暴还会不会来,究竟还会来几次,之前几十年对太阳黑子的研究简直就是一摊狗屎,从现象来倒推规律,就好像因为没有见过黑天鹅就断定这个世界上根本不存在黑天鹅一样滑稽可笑。” 孙浩点了点头,他能够明白岳鹏飞的感受。 事实上,人类对太阳的研究远比大多数人所想象的还要浅薄。 毕竟太阳并不是只要趁天黑就能够登陆的星球,它是一个永远进行着剧烈核聚变,向外喷射着火焰的超级核聚变反应堆,宇宙中的绝大多数物质,都是诞生于这些轻核尘埃云的聚变反应,比如说银河系的银心,就是一个人类已知的超级黑洞,其巨大的质量让整个银河系的物质汇聚成四条巨大的星辰悬臂,围绕着其缓慢地旋转运动。 就好像地球围绕着太阳运转,整个银河系也都在环绕着那个巨大的黑暗的银心。 毕竟银河系的尺度是十万到十八万光年。 对于太阳,人类目前最接近的研究方法,除了利用天文望远镜进行观测之外,更多的不过是借用飞行器在擦过水星的同时顺便对那个庞大的恒星拍上两张照片,顶多是进行一些凌日撞击的试验,毕竟相对于太阳和地球的体量,人类有些太过于渺小。 很多科幻小说中都提过关于戴森球的设想,但是他们从来没有想过,构建一个能够将太阳完全包裹住的戴森球,究竟需要多么大数量级的物质,单单一个太阳就占据了太阳系99.86%的体积,人类即使穷尽八大行星,包括那些散乱的小行星带和远在太阳系边陲的柯伊伯带,也不过能够给太阳织一条轻薄的围巾,但是如果人类有能够穷尽太阳系所有质量的科技力来构建戴森球的能力,人类又怎么会需要一个区区太阳所能提供的能量。 所以说戴森球的存在,从诞生伊始就是一个美妙的悖论。 因为当你能够做到的时候,你已经不需要它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