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三章 见太子(一)-《明朝狠人》
相信有的读者已经猜到了,郭致远下一步准备去见的人就是---太子朱常洛!作为太子,朱常洛一直不被万历皇帝所喜,所以朱常洛这个太子当得着实有些凄惨,整天提心吊胆随时担心被废,看起来太子在朝中的势力是非常弱的,但这其实不然,朝中支持太子的大臣还是相当多的,作为未来的皇帝,谁不知道支持太子就等于未来有了从龙之功?事实上后来东林党能够崛起,一度在朝中形成了一家独大的局面,靠的也是他们在朱常洛继位的问题上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朱常洛其实也非常清楚这一点,所以他一直非常聪明地隐藏自己的实力,在朝中大臣面前摆出一副温良忠厚的模样,有时候甚至会故意卖惨,博取大臣们的同情,不得不说朱常洛这一人设立得非常成功,以至于后世甚至有史学家在讨论如果朱常洛不是那么短命的话(朱常洛继位一个月就死了,刷新了明朝皇帝执政时间最短纪录),在位时间能够长一点的话,或许明朝的命运会生改变的可能性。
但笔者觉得这样的猜想着实有些可笑,朱常洛在继位后已经开始逐渐暴露他的本性了,他之所以短命也是因为他继位后纵.欲过度,如果他没有死,那他最后成为一代昏君的可能性相当大,甚至还不如后来的崇祯呢。
郭致远其实非常不愿意去找太子,在妖书案中他其实算是利用了太子,时间一长太子一定会回过神来,而且郭致远知道太子才是妖书案幕后主使的真相,这就等于在太子心里埋了一根刺,太子连赵仕祯都想杀了灭口,此时郭致远主动去见太子,着实有点像是送羊入虎口!
但是郭致远却不得不去,除了太子,他实在想不出谁还有这样大的能量能够帮他在朝议之时奠定胜局,此时在朝中,浙党的势力是最大的,无论是东林党还是楚党等其他势力此时都不具备和浙党抗衡的实力。
这一点从即将生的“乙巳京察”事件结果也可以看出来,京察本为朝廷对京城官员的考察制度,初为三年,后改十年一考。弘治十四年(15o1年),定为六年一考。正德四年己巳年(15o9年)起,规定巳年与亥年为考察之年,万历皇帝怠于政事,对官员的升黜不免为廷臣言论所左右,所以此时的京察也逐渐演变成朝中各派势力排除异己的工具,16o5年的乙巳京察是由东林党人吏部侍郎杨时乔和左都御史温纯主持的,他们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好机会,在考察中极力铲除沈一贯的亲信,给事中钱梦皋、钟兆斗及御史张似渠、于永清等都被弹劾,却被沈一贯反抓住机会,称此次京察不公,杨时乔和温纯有挟私报复之嫌,最后东林党人在乙巳京察后遭遇重创,杨时乔、温纯、刘元珍等人都丢官去职,虽然浙党势力也被削弱了,但是总体而言还是沈一贯的浙党取得了这次党争的胜利!
所以郭致远只能寻求太子的支持,因为无论是东林党还是楚党等其他势力中都有支持太子的人,只要太子能支持他,那么这些人都会改变立场,他才会有胜算。
当然要说服太子支持他绝不容易,这次和妖书案不同,妖书案中郭致远其实是抓住了太子的把柄,让太子不得不站出来配合他,但郭致远知道太子其实对他已经起了杀机,怎么可能再次支持他呢?
而且郭致远要见到太子也不容易,太子结交朝臣历来是大忌,皇帝可不希望自己还没退位就被太子联合朝臣把自己给废了,更何况万历皇帝向来不喜欢朱常洛,这个时候朱常洛要是频繁和朝中大臣往来那不是找死吗?
好在郭致远在京城的情报网已经铺开了,尤其是郭致远非常重视在宫中展自己的眼线,让沈玉娘不惜银子在宫中收买太监提供情报,当然大太监他是不敢收买的,怕暴露了自己的野心,只有那些有机会出宫采买的小太监才是郭致远收买的对象,这些小太监大事是办不了的,但是往宫中传递个消息递个小东西之类的还是很容易办到的。
当初郭致远离开京城去福建上任的时候,太子为了拉拢郭致远曾让人送了一千两银票给他,所以郭致远便以这个由头,让一个有机会进出太子慈庆宫的小太监带了一万两银票和自己的拜帖悄悄去送给太子,太子要展自己的势力,自然需要银子,所以他相信太子一定会收下那一万两银票,收了银票自然不好意思不见自己。
果然郭致远让沈玉娘找小太监把银票和拜帖递进太**中后没多久,太子就派人来接郭致远了,来接郭致远的正是妖书案中带郭致远去过慈庆宫的那个小太监,郭致远知道这家伙什么德性,不等他摆谱就是几张银票塞过去,那小太监见郭致远这么会来事也就没再摆谱,拂尘一摆道:“得了,咱们也算是熟人了,郭大人,跟杂家走吧!……”
一路顺利来到慈庆宫,此时是白天,但郭致远站在慈庆宫门口却感觉有些阴嗖嗖的感觉,浑身的汗毛都竖起来了,但他此时已经没有退路,只得硬着头皮走了进去,见到太子依旧是在上次见他的那座偏殿,不过这次太子没再下棋了,手里正拿着郭致远送他的一万两银票,轻轻拍打着桌面,似乎在思索着什么,就连郭致远进来似乎也没有现。
一看朱常洛这副模样,郭致远心里越打鼓了,硬着头皮走上前行礼道:“见过太子殿下!……”
朱常洛眼皮一抬,见郭致远只是微微躬身向他行礼,而不是像一般大臣见他那样行跪拜礼,眼中就寒光一闪,扬了扬手中的银票冷冷地道:“郭致远,你出手可真大方啊,出手就是一万两银子,看来倒是本宫小瞧你了,你在福建当官当得很是滋润啊,银子捞了不少吧?……”